译文与注释


译文

注释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称「即事诗」。
角:即军中画角。
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赏析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劲的风中,传来军中清远的号角声;血红的落日里,飘动着鲜艳明亮的战旗。我穿着素白的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壮阔的景色,托出了作者雪耻复国,生死决战的激烈情怀!末尾通过胡笳声声,月色清冷,满城凄凉的景象描写,带给人无限的悲惨和凄凉。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夏完淳简介

明朝·夏完淳的简介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夏完淳的诗(62篇) 夏完淳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即事·即事春相近

明朝郑善夫

即事春相近,回船日日操。微阳留朔雪,久旱失溪毛。

衢府风烟改,常山斥堠高。危途疲薾客,汨汨向蓬蒿。

即事

宋朝张耒

雨枿生朝菌,秋墙长若邪。槐榆蔽穷巷,藜藋接邻家。但愿好事酒,无劳长者车。御冬须旨蓄,吾亦问生涯。

即事

清朝乾隆

晓寒一谷欲添衣,午热行宫羽扇挥。

近塞暄凉浑不定,与时作止在知几。

霜迟颇喜待荞熟,露重兼资沃菜肥。

虽是年年秋狝路,省农每为驻骖騑。

即事

唐代喻凫

抱杖立溪口,迎秋看塞门。连山互苍翠,二水各清浑。笛发孤烟戍,鸦归夕照村。萋萋芳草色,终是忆王孙。

即事

近现代马一浮

地载风霆气,江流日夜声。
楼开云自入,花发眼初明。
寂默支床卧,逍遥曳杖行。
世人矜有取,谁肯学无生?

即事

两汉刘雄

一宵旧梦叠新梦,四外蝉声间鸟声。晨起楼头闲倚望,谁家红袖作汤羹?

即事

清朝乾隆

昨夜雨如霔,既沾既足佳。

晓来云散宇,午卓日临阶。

霁景畅宜目,农功悦满怀。

天中岂虚度,志慰得虔斋。

即事

清朝乾隆

冬山触处耐吟凭,呵冻摛词兴偶乘。

日落遥峰一片霭,泉流古涧几条冰。

披寒檐梠纷还鸟,缀景招提不著僧。

寻鹿入宵归趁月,鋗人何事更张灯。

即事

清朝乾隆

行令宜秋猎,觐光有大宛。

锦云披草木,祁鹿满山原。

武帐归閒憩,驿章阅喜言。

东朝真累庆,五世弄元孙。

即事

唐代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