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咬人狗儿不露齿 > 成语咬人狗儿不露齿的故事

咬人狗儿不露齿


咬人狗儿不露齿

拼音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解释

俗语。比喻凶恶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

出处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暂未找到成语咬人狗儿不露齿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咬人狗儿不露齿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玩儿不转
秘而不露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静不露机
圭角不露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锋芒不露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财不露白 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不露神色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不露辞色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不露锋芒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