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晏然自若 > 成语晏然自若的故事

晏然自若


晏然自若

拼音yàn rán zì ruò

解释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暂未找到成语晏然自若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晏然自若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怡然自若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夷然自若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坦然自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泰然自若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昂然自若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四海晏然
处之晏然 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镇定自若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优游自若 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