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修身养性 > 成语修身养性的故事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解释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暂未找到成语修身养性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修身养性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修身齐家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修身洁行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修身慎行 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修身立节 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怡神养性 明·归有光《上王中丞书》:“所以终日闭门,怡神养性。”
怡然养性
怡情养性 茅盾《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侯,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
修心养性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陶情养性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