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同声共气 > 成语同声共气的故事

同声共气


同声共气

拼音tóng shēng gòng qì

解释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亦作:[[同声同气]]。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暂未找到成语同声共气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同声共气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同胞共气 《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分形共气 《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衆口同声
众口同声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异口同声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一口同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同声相求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同声之应 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同声相呼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