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萍踪浪迹 > 成语萍踪浪迹的故事

萍踪浪迹


萍踪浪迹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ì

解释

萍:浮萍。像浮萍、水波的踪迹那样漂泊。比喻到处漂泊,行踪不定。也作“浪迹萍踪”。

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暂未找到成语萍踪浪迹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萍踪浪迹 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萍踪浪影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浮踪浪迹 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浪迹萍踪 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萍踪梗迹 明·郑若庸《玉玦记·报信》:“空挥泪,萍踪梗迹将安寄,此生何济?”
萍踪靡定
梗迹萍踪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浪迹天下 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浪迹浮踪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