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理不胜词 > 成语理不胜词的故事

理不胜词


理不胜词

拼音lǐ bù shèng cí

解释

意思是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通常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暂未找到成语理不胜词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理不胜词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理不胜辞
文理不通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天理不容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理不忘乱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待理不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不理不睬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爱理不理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防不胜防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不胜枚举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