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耳闻则诵 > 成语耳闻则诵的故事

耳闻则诵


耳闻则诵

拼音ěr wén zé sòng

解释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暂未找到成语耳闻则诵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耳闻则诵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耳闻能详
目见耳闻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目击耳闻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耳闻眼见 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耳闻目览 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耳闻眼睹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耳闻目染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耳闻目睹 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耳闻目击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