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淡然置之 > 成语淡然置之的故事

淡然置之


淡然置之

拼音dàn rán zhì zhī

解释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暂未找到成语淡然置之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漠然置之 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淡然处之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置之度外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置之不论 鲁迅《文艺和革命》:“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
置之不顾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置之高阁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置之弗论 鲁迅《无常》:“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置之脑后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置之不问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