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超然自逸 > 成语超然自逸的故事

超然自逸


超然自逸

拼音chāo rán zì yì

解释

谓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暂未找到成语超然自逸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超然自逸 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超然自得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悠然自在
怡然自足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怡然自若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怡然自乐 晋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自娱 元·汤式《一枝花·题云巢》套曲:“怡然自娱,恬然自足,再不从龙化甘雨。”
夷然自若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晏然自若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哑然自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羖大夫》:“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