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成语公耳忘私,国耳忘家的故事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拼音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暂未找到成语公耳忘私,国耳忘家的典故

相关成语典故


成语历史出处
忧国忘私 《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忧公忘私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公而忘私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尔忘私 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出公忘私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忧国忘家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徇国忘家 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国而忘家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国尔忘家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