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义不容辞 > 成语义不容辞的近义词
róng

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
共找到成语 "义不容辞" 如下近义词,分别为:

义不容辞的近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见义勇为
当仁不让
谊不容辞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金科玉律,理当如此,理所必然,理之当然,顺理成章,义不容辞,不容置疑,天经地义,事出有因,当仁不让,毫无疑问,至理名言 不以为然,荒谬绝伦,岂有此理,毫不在意,匪夷所思
匹夫有责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敷衍塞责
在所不辞 万死不辞,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所不惜,责无旁货
刻不容缓 事不宜迟,迫不及待,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当务之急,义不容辞,燃眉之急,离弦之箭 待时而动,徐徐图之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匹夫有责,在所不辞,义不得辞,臂系千钧,互相推诿,主动请缨,责有攸归 敬敏不谢,敬谢不敏,置身事外,推三阻四,毫不相干
义无反顾 两肋插刀,当仁不让,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奋不顾身,踏破红尘,义不容辞,勇往直前,义形于色,风雨无阻 回心转意,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畏缩不前,蓦然回首
疾恶如仇
义不得辞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主动请缨 自告奋勇,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毛遂自荐
更多相关: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的反义词

义不容辞 近义词释义

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当仁不让 [ dāng rén bù ràng ]:
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谊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释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杨荣《送陈司业诗序》:“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理所当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释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该这样。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匹夫有责 [ pǐ fū yǒu zé ]:
解释

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所不辞 [ zài suǒ bù cí ]:
解释

决不推辞。

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指短暂的时间。容:容许。缓:延缓,推迟。形容形势非常紧迫,片刻也不能拖延。也作“刻不容迟”。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责无旁贷 [ zé wú páng dài ]:
解释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近]义不容辞。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释

做正义的事只有上前,绝不回头退缩。[反]瞻前顾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释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义不得辞 [ yì bù dé cí ]:
解释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出处

主动请缨 [ zhǔ dòng qǐng yīng ]:
解释

是指主动请求报国立功的机会。

出处


※ 成语义不容辞的近义词由古今诗词成语词典提供。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