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闭目塞听 > 成语闭目塞听的近义词
tīng

闭目塞听


闭目塞听
共找到成语 "闭目塞听" 如下近义词,分别为:

闭目塞听的近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听而不闻 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习以为常,闭目塞听,视而不见 有闻必录,引人注目
视而不见 视若无睹,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有眼无珠,听而不闻,熟若无睹,闭目塞听,有眼不识泰山,漫不经心,充耳不闻,见怪不怪 引人注目,过目不忘,漠然置之
闭明塞聪 闭目塞听
闭关自守 闭门不出,闭门谢客,闭目塞听,闭关锁国 远渡重洋,远涉重洋,门户开放,对外开放,救亡图存
不闻不问 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不问不闻,装聋作哑,充耳不闻,闭目塞听,蔽聪塞明,置若罔闻,一走了之,不管不顾,不予置评 不甘寂寞,有求必应,上求下告,明知故问,问长问短,问寒问暖,耳听八方,满腔热忱,悉心照料
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言不入耳,装聋作哑,耳边风,熟若无睹,闭目塞听,马耳东风,东风吹马耳,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两耳塞豆 有闻必录,洗耳恭听,耳濡目染,侧耳细听
一窍不通 目不识丁,一无所知,一事无成,闭目塞听,毫无所知,茫无所知,狗屁不通 滚瓜烂熟,无所不通,游刃有余,顿开茅塞,行家里手,茅塞顿开,一通百通,全智全能,登堂入室,无所不知,洞察一切,触类旁通,心照不宣,全知全能,问一答十,闻一知十
两耳塞豆 两豆塞耳,闭目塞听,充耳不闻,双豆塞耳
草船借箭 借刀杀人,坐享其成,闭门造车,闭目塞听
更多相关:闭目塞听的意思 闭目塞听的反义词

闭目塞听 近义词释义

听而不闻 [ tīng ér bù wén ]:
解释

耳朵在听,但没有听进去。形容漠不关心。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ù jiàn ]:
解释

虽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形容漠视,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作「视若无睹」。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闭明塞聪 [ bì míng sè cōng ]:
解释

堵塞视听。谓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出处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闭关自守 [ bì guān zì shǒu ]:
解释

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比喻不跟外界交往。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解释

既不听也不问。形容漠不关心。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充耳不闻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释

堵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意见。

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

比喻什么都不懂。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两耳塞豆 [ liǎng ěr sāi dòu ]:
解释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草船借箭 [ cǎo chuán jiè jiàn ]:
解释

三国典故,表现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 成语闭目塞听的近义词由古今诗词成语词典提供。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