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作品赏析

鉴赏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薛涛简介

唐代·薛涛的简介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薛涛的诗(94篇) 薛涛的名句

猜你喜欢

牡丹吟·牡丹花品冠群芳

宋朝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图·故事开元重牡丹

明朝唐寅

故事开元重牡丹,沉香亭北冷泉南。
如今颜色还依旧,风雨江东月润三。

酬尧夫招持牡丹·群家牡丹深浅红

宋朝司马光

群家牡丹深浅红,二十四枝为一丛。
不唯春光占七八,才华自是诗人雄。

酬尧夫招持牡丹·君家牡丹今盛开

宋朝司马光

君家牡丹今盛开,二十四枝为一栽。
主人果然青眼待,正忙亦须偷暇来。

相见欢·荷包牡丹即鱼儿牡丹,又名花妃

清朝叶申芗

牡丹旧号花王。

镇无双。

合有嫔妃随侍斗新妆。

珠成串。

鱼儿贯。

惜无香。

密缀芳苞巧肖紫荷囊。

赋赤松金宣义十月牡丹·牡丹十月发春丛

宋朝姜特立

牡丹十月发春丛,半倚微阳半怯风。
浑似若耶溪上女,娇愁初入馆娃宫。

牡丹开已数日方盛丽未艾也成二绝·晚春庭院牡丹香

宋朝钱时

晚春庭院牡丹香,谁道花开恨不长。
寒食到今几十日,依然夭艳压群芳。

牡丹开已数日方盛丽未艾也成二绝·未到牡丹春未好

宋朝钱时

未到牡丹春未好,花开恰莫怨春迟。
金沙玉板相扶拥,正是东君极盛时。

和石庵洪府理金沙酴醾牡丹二首·金沙开遍牡丹忙

宋朝何梦桂

金沙开遍牡丹忙,更簇酴醾上架芳。
霞绮罗纨围国色,玉堂金屋拥君王。
妆成三月春光富,留得一年花事长。
昨夜紫药红里,诏君题品是谁香。

先侍御手植牡丹二本于松桂下今松桂成阴牡丹零落殆尽感赋百字示骏孙

明朝彭孙贻

一从柱史去,寂寂对花神。

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

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