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

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译文与注释


注释

《旧史》:大历元年正月丁巳朔。则初八日为甲子。史又云:是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与唐谚合。

(诗为甲子逢雨而作。首联记异。三四承立春时,怪其乍暖。五六承雨冥冥,形其细微。巫山暮,雨后昏翳也。宋玉悲,客况凄凉也。)

①《楚辞》:“雷填填兮雨冥冥。”《朝野金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

②《秋兴赋》:“于时乃屏轻箑,释纤絺。”注:箑,扇也。纤絺,细葛。”洙曰:扇可相向,则葛疑其可著矣。

③张协诗:“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④《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暮为行雨。”王嗣奭曰:先雨而度立春,是冬甲子雨也。谚云:“冬雨甲子,飞雪千里。”南方地暖,故不雪而雨。旧引“春雨甲子”,误。又谚云:“雨前如毛不肯雨,雨后如毛不肯晴。”冬雨度春,而风引如丝,乃雨之可厌者。白日晦冥,如巫山已暮,疑神女之行雨也。宋玉《悲秋赋》云:“憀栗兮若在远行。”又云:“坎檩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故“兼催宋玉悲。”注谓雨过如秋,与轻箑、纤絺戾戾。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刘禹端公问云居雨從何来东平问官人风作何色·雨從何来

宋朝释重显

雨從何来,风作何色。
龙门万仞,曾留宿客。
进退相将,谁遭点额。

清朝乾隆

野甸云低阵,秋空雨乍飞。

晚禽寻密叶,征客换棉衣。

候逼新寒峭,塍欣宿麦肥。

遥闻湘浦雁,此际向南归。

清朝乾隆

大雾翻为雨,江乡有所常。

湿衣看不见,忆昨讵曾忘。

川路依微辨,船庐料峭凉。

农桑未兴候,阴霁总无妨。

清朝乾隆

触石油然布宇匀,溟濛忽暗远山皴。

号屏特与迎人雨,婪尾如留待客春。

林薄浓阴藏别院,汀洲新水涨前津。

桔槔罢转良苗活,静想田家乐是真。

清朝王家枢

一雨连三日,敲窗尚未休。

江潮将决岸,夏令竟行秋。

清旭浓云蔽,灵湖惨雾稠。

皖公山对望,益动杞人忧。

清朝​吴敬梓

轻暖卷帘衣,孤亭暮雨微。落红辞密树,新绿满遥扉。

阶下苔痕长,梁间燕子归。西窗灯影暗,枯坐欲忘机。

近现代马一浮

才闻一路哭,有听满城讴。
唯有檐前雨,声声不断愁。

清朝乾隆

窗外廉纤奏响宜,五更听彻尚衣时。

万金难易三春雨,二麦惟争十日期。

喜逐月卿冲晓润,望随膏壤发华滋。

烦忧稍慰还相继,畿辅均沾得未知。

清朝乾隆

秋暖蒸为雨,霏空势渺茫。

尽湔婪尾热,忽送打头凉。

圃老欣畦润,征夫怨路长。

人情评度处,难得两全方。

清朝乾隆

塞雨刚逢止顿时,毡庐点滴入清思。

暗迷远峤鹿呼侣,斜掠平林鹊选枝。

无尽寒光偏对户,几多凉意忽侵帷。

迢遥南望关心处,恰值秋深种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