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人 > 苏轼 > 苏轼代表作品

苏轼的诗词

共收录〔3136〕首宋朝·苏轼的诗:

本页收录苏轼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苏轼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苏轼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苏轼代表作品、或喜欢的苏轼的古诗词,欢迎分享。〔更多:苏轼的名句(2261条)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宋朝:苏轼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时道逢王郎于建昌,方北行也。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夜来梦见小於菟,(远小名虎儿。
)犹是{髟穴}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
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
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

宋朝:苏轼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
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
孤松早偃元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
更欲河边几来往,只今霜雪已蒙头。

赵阅道高斋

宋朝:苏轼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隐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余伊皋。
功名富贵俱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持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

祭常山回小猎

宋朝: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江涨用过韵

宋朝:苏轼

草木生故墟,牛羊满空渎。
春江围草市,夜浪浮竹屋。
已连涨海白,尚带霍山绿。
坎离更休王,鱼鳖横陵陆。
得非昆仑囚,欲报陆浑衄。
行看北风竞,来救南国蹙。
长驱连山烧,一扫含沙毒。
孤吟愍造化,何时停倚伏。
当怜水旱氓,不作舟车蓄。
江流倘席卷,社酒期茅缩。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宋朝:苏轼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

宋朝:苏轼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宋朝:苏轼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余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幽光与子分。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宋朝:苏轼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饮酒四首

宋朝:苏轼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
虚空为锁殒,况乃百忧身。
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
圣人骤难得,日且致贤人。
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
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
山川同恍惚,鱼鸟共萧散。
客至壶自倾,欲去不得闲。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瓯茗。
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
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
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
爰有扰龙裔,为造英灵春。
英灵韵甚高,蒲萄难与邻。
他年血食汝,当配杜康神。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宋朝:苏轼

野鹰来,万山下,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彩丝。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
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
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
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嗥。

题清淮楼

宋朝:苏轼

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
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瞿

宋朝:苏轼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对语双瞿?鹆。
瞿?鹆之肉不可食,人生不才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瞿?鹆语,何似梦中蝴蝶飞。

临城道中作

宋朝:苏轼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上清词

宋朝:苏轼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
孰居此者?帝侧之神君。
君胡为兮山之幽,顾宫殿兮久淹留。
又曷为一朝去此而不顾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来不可得而知兮,去固不可得而讯也。
君之来兮天门空,从千骑兮驾飞龙。
隶辰星兮役太岁,俨画降兮雷隆隆。
朝发轸兮帝庭,夕弭节兮山宫。
懭有妖兮虐下士,精为星兮气为虹。
爱流血之滂沛兮,又嗜疟疠与螟虫。
啸盲风而涕雨兮,时又吐旱火之爞融。
衔帝命以下讨兮,建千仞之修锋。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
忽崩播其来会兮,走海岳之神公,龙车兽鬼不知其数兮,旗晻霭而冥蒙。
渐俯伛以旅进兮,锵剑佩之相砻。
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
既约束以反职兮,退战栗而愈恭。
泽充塞于四海兮,独澹然其无功。
君之去兮天门开,款阊阖兮朝玉台。
群仙迎兮塞云汉,俨前导兮纷后陪。
历玉阶兮帝迎劳,君良苦兮马豗颓。
闵人世兮迫隘,陈下土兮帝所哀。
返琼宫之嵯峨兮,役万灵之喧豗。
默清净以无为兮,时节狩于斗魁。
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
忽表里之焕霍兮,光下烛于九垓。
时游目以下览兮,五岳为豆,四溟为杯。
俯故宫之千柱兮,若毫端之集埃。
来非以为乐兮,去非以为悲。
谓神君之既返兮,曾颜咫尺之不违。
升秘殿以内悸兮,魂凛凛而上驰。
忽寤寐以有得兮,敢沐浴而献辞。
是耶非耶,臣不可得而知也。

江郊(并引)

宋朝:苏轼

惠州归善县治之北数百步抵江,少西有盘石小潭,可以垂钓,作《江郊》诗云。
江郊葱昽,云水蒨绚。
碕岸斗入,洄潭轮转。
先生悦之,布席闲燕。
初日下照,潜鳞俯见。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
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

宋朝:苏轼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
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
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
(黄有老母。

次韵章传道喜雨

宋朝:苏轼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捴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
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従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今春及今,得蝗子八千余斛。
)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蚕一眠,则蝗不复生矣。
)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鲍谢跨徐庚。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薄命佳人

宋朝:苏轼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
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入馆

宋朝:苏轼

黄省文书分道山,静传钟鼓建章闲。
天边玉树西风起,知有新秋到世间。

马子约送茶作六言谢之

宋朝:苏轼

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
惊破卢仝幽梦,北窗起看云龙。

溪堂留题

宋朝:苏轼

三径萦回草树蒙,忽惊初日上千峰。
平湖种稻如西蜀,高阁连云似渚宫。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水暗溶溶。
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宋朝:苏轼

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
陨霜知已杀,坯户听初焚。
束缊方熠燿,敲石俄氤氲。
落点甘泉烽,横烟楚塞氛。
穷蛇上乔木,潜蛟蹑浮云。
惊飞堕伤雁,狂走迷痴麏。
谷蛰起蜩燕,山妖窜夔羵。
野竹爆哀声,幽桂飘冤芬。
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崩腾井陉口,万马皆朱幩。
摇曳骊山阴,诸姨烂红裙。
方随长风卷,忽值绝涧分。
我本山中人,习见匪独闻。
偶従二三子,来访张隐君。
君家亦何有,物象移朝曛。
把酒看飞烬,空庭落缤纷。
行观农事起,畦垅如缬纹。
细雨发春颖,严霜倒秋蕡。
始知一炬力,洗尽狐兔群。

杏花白鹇

宋朝:苏轼

天工剪刻为谁妍,抱蕊游蜂自作团。
把酒惜春都是梦,不如闲客此闲看。

双池

宋朝:苏轼

汧流入城郭,斖斖渡千家。
不见双池水,长漂十里花。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简介资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