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人 > 苏轼 > 苏轼名言名句

苏轼的名句

共收录〔2261〕首宋朝·苏轼的名言名句:

本页收录苏轼的名句/名言大全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名人名句的介绍可以了解苏轼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苏轼经典语录或喜欢的苏轼的古诗名句,欢迎分享。〔更多:苏轼的诗(3136篇)

  • 226.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展开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睛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

  • 227.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展开
    饥人忽梦饭甑溢,梦中一饱百忧失。
    只知梦饱本来空,未悟真饥定何物。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去年太岁空在酉,傍舍壶浆不容乞。
    今年旱势复如此,岁晚何以黔吾突。
    青天荡荡呼不闻,况欲稽首号泥佛。
    瓮中蜥蜴尤可笑,跂跂脉脉何等秩。
    阴阳有时雨有数,民是天民天自恤。
    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
    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
    倒冠落帻谢朋友,独与蚊雷共圭荜。
    故人嗔我不开门,君视我门谁肯屈。
    可怜明月如泼水,夜半清光翻我室。
    风従南来非雨候,且为疲人洗烝郁。
    褰裳一和快哉谣,未暇饥寒念明日。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化无心怳难测。
    四方上下同一云,甘霔不为龙所隔。
    (俗有分龙日。
    )蓬蒿下湿迎晓来,灯火新凉催夜织。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奔流未已坑谷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会当作塘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
    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惟有支头砖。
    天公号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为一。
    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无田忧入室。
    不如西州杨道士,万里随身惟两膝。
    沿流不恶氵斥亦佳,一叶扁舟任漂突。
    山芎麦曲都不用,泥行露宿终无疾。
    夜来饥肠如转雷,旅愁非酒不可开。
    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清且哀。
    不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

    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228.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展开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寻山得胜游。
    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
    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
    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
    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
    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黄金谩似丘。
    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
    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
    岩崖已奇绝,冰雪更琱锼。
    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
    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
    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
    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
    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
    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虯。
    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
    邂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
    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
    遶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飀。
    冒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輈。
    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
    御风归汗漫,阅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瑶琴系马秋。
    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
    帝子传闻李,岩堂髣像缑。
    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惊蒙密,登坡费挽搂。
    乱峰搀似槊,一水澹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
    千重横翠石,百丈见游儵。
    最爱泉鸣洞,初尝雪入喉。
    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
    忽忆寻蟆培,方冬脱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惟有泉傍饮,无人自献酬。

    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灭决囚禁。自

  • 229. 今年旱势复如此,岁晚何以黔吾突。展开
    饥人忽梦饭甑溢,梦中一饱百忧失。
    只知梦饱本来空,未悟真饥定何物。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去年太岁空在酉,傍舍壶浆不容乞。
    今年旱势复如此,岁晚何以黔吾突。
    青天荡荡呼不闻,况欲稽首号泥佛。
    瓮中蜥蜴尤可笑,跂跂脉脉何等秩。
    阴阳有时雨有数,民是天民天自恤。
    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
    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
    倒冠落帻谢朋友,独与蚊雷共圭荜。
    故人嗔我不开门,君视我门谁肯屈。
    可怜明月如泼水,夜半清光翻我室。
    风従南来非雨候,且为疲人洗烝郁。
    褰裳一和快哉谣,未暇饥寒念明日。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化无心怳难测。
    四方上下同一云,甘霔不为龙所隔。
    (俗有分龙日。
    )蓬蒿下湿迎晓来,灯火新凉催夜织。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奔流未已坑谷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会当作塘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
    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惟有支头砖。
    天公号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为一。
    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无田忧入室。
    不如西州杨道士,万里随身惟两膝。
    沿流不恶氵斥亦佳,一叶扁舟任漂突。
    山芎麦曲都不用,泥行露宿终无疾。
    夜来饥肠如转雷,旅愁非酒不可开。
    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清且哀。
    不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

    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230.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展开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
    巧笑在瓶颊,哀音如掺挝。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 231.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展开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夜风破浪碎,朝露珠玑香。
    我欲食其膏,已伐百本桑。
    (煮松脂法,用桑柴灰水。
    )人事多乖迕,神药竟渺茫。
    朅来齐安野,夹路须髯苍。
    会开龟蛇窟,不惜斤斧疮。
    纵未得茯苓,且当拾流肪。
    釜盎百出入,皎然散飞霜。
    槁死三彭仇,澡换五谷肠。
    青骨凝绿髓,丹田发幽光。
    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苏轼:《戏作种松

  • 232.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展开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苏轼:《续丽人行·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

  • 233.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展开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
    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
    青山眊矂中,落日凄凉外。
    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苏轼:《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 234.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展开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渌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劚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苏轼:《送王伯守虢

  • 235.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展开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 236.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展开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

  • 237.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展开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
    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
    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
    平生逐儿戏,处处余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
    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苏轼:《和陶神释

  • 238.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展开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
    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
    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
    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
    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
    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
    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
    伊予素寡爱,嗜好本不笃。
    粤自少年时,低回客京毂。
    虽非曳裾者,庇荫或华屋。
    颇见绮纨中,齿牙厌粱肉。
    小龙得屡试,粪土视珠玉。
    团凤与葵花,?式砆杂鱼目。
    贵人自矜惜,捧玩且缄椟。
    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
    于兹自研讨,至味识五六。
    自尔入江湖,寻僧访幽独。
    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
    闻道早春时,携aa45赴初旭。
    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
    旋洗玉泉蒸,芳罄岂停宿。
    须臾布轻缕,火候谨盈缩。
    不惮顷间劳,经时废藏蓄。
    髹筒净无染,箬笼匀且复。
    苦畏梅润侵,暖须人气燠。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
    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晴天敞虚府,石碾破轻绿。
    永日遇闲宾,乳泉发新馥。
    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
    闽俗竞传夸,丰腴面如粥。
    自云叶家白,颇胜中山aa41。
    好是一杯深,午窗春睡足。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
    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陆子咤中泠,次乃康王谷。
    ?麻培顷曾尝,瓶罂走僮仆。
    如今老且懒,细事百不欲。
    美恶两俱忘,谁能强追逐。
    姜盐拌白土,稍稍従吾蜀。
    沿欲外形体,安能徇心腹。
    由来薄滋味,日饭止脱粟。
    外慕既已矣,胡为此羁束。
    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
    山圃正春风,蒙茸万旗簇。
    呼儿为佳客,采制聊亦复。
    地僻谁我従,包藏置厨簏。
    何尝较优劣,但喜破睡速。
    况此夏日长,人间正炎毒。
    幽人无一事,午饭饱蔬菽。
    困卧北窗风,风微动窗竹。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
    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苏轼:《寄周安孺茶

  • 239.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展开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
    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
    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
    従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
    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苏轼:《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 240. 圣人在上,天下之民,各得其职。展开

    论曰:昔圣人之始画卦也,皆有以配乎物者也。巽之配于风者,以其发而有所动也。配于木者,以其仁且顺也。夫发而有所动者,不仁则不可以久,不顺则不可以行,故发而仁,动而顺,而巽之道备矣。圣人以为不重,则不可以变,故因而重之,使之动而能变,变而不穷,故曰“重巽以申命”。言天子之号令如此而后可也。

    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者。今夫日,皆知其所以为暖;雨,皆知其所以为润;雷霆,皆知其所以为震;雪霜,皆知其所以为杀。至於风,悠然布于天地之间,来不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嘘而炎,吹而冷,大而鼓乎大山乔岳之上,细而入乎窍空?屋之下,发达万物,而天下不以为德,摧败草木,而天下不以为怒,故曰天地之化育,有不可求而得者。此圣人之所法,以令天下之术也。

    圣人在上,天下之民,各得其职。士者皆曰“吾学而仕”,农者皆曰“吾耕而食”,工者皆曰“吾作而用”,贾者皆曰“吾负而贩”,不知圣人之制命令以鼓舞、通变其道,而使之安乎此也。圣人之在上也,天下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盖得乎巽之道也。易者,圣人之动,而卦者,动之时也。《蛊》之彖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而《巽》之九五亦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而说者谓甲庚皆所以申命,而先后者,慎之至也。圣人悯斯民之愚,而不忍使之遽陷于罪戾也,故先三日而令之,后三日而申之,不从而后诛,盖其用心之慎也。以至神之化令天下,使天下不测其端;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天下不测其端,而明知其所避,故靡然相率而不敢议也。上令而下不议,下从而上不诛,顺之至也。故重巽之道,上下顺也。谨论。

    苏轼:《重巽以申命论

  • 241. 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展开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
    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
    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
    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
    跳波溅沫不可响,散为白雾纷霏霏。
    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
    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
    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
    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苏轼:《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

  • 242.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展开
    秦如马後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苏轼:《和陶咏荆轲

  • 243.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展开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苏轼:《留侯论

  • 244.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展开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苏轼:《荀卿论

  • 245.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展开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
    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铗。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苏轼:《竹枝歌

  • 246.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展开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苏轼:《荀卿论

  • 247.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展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
    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龟。
    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
    太守王夫子,山东老俊髦。
    壮年闻猛烈,白首见雄豪。
    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
    中书有安石,慎勿赋离骚。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
    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江水深成窟,潜鱼大似犀。
    赤鳞如琥珀,老枕胜玻璃。
    上客举雕俎,佳人摇翠篦。
    登疱更作器,何以免屠刲。
    北雁来南国,依依似旅人。
    纵横遭折翼,感恻为沾巾。
    平日谁能挹,高飞不可驯。
    故人持赠我,三嗅若为珍。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
    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
    北行运许邓,南去极衡湘。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苏轼:《荆州十首

  • 248. 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展开
    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
    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

    苏轼:《谢张太原送蒲桃

  • 249.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展开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盗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应惭孔孟,扶颠未可责由求。
    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
    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朅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
    斋酿酸甜如蜜水,乐工零落似风瓯。
    远思颜柳并诸谢,近忆张(子野)、陈(令举)、与老刘(孝叔)。
    (〔四库原注:“子野”、“令举”、“孝叔”俱在张、陈、刘等姓后,不便读,据它本改。
    〕)风定轩窗飞豹脚,雨余栏槛上蜗牛。
    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
    醉看梅雪清香过,夜棹风船骇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俱作月中游。
    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
    已许秋风归过我,预忧诗笔老难酬。
    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缪悠。
    犀首正缘无事饮,冯驩应为有鱼留。
    従今便踏青州麹,薄酒知君笑督邮。

    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 250. 年年此厄竟不悟,但爱蒙密争来家。展开
    官园刈苇留枯槎,深冬放火如红霞。
    枯槎烧尽有根在,春雨一洗皆萌芽。
    黄狐老兔最狡捷,卖侮百兽常矜夸。
    年年此厄竟不悟,但爱蒙密争来家。
    风回焰卷毛尾热,欲出已被苍鹰遮。
    野人来言此最乐,徒手晓出归满车。
    巡边将军在近邑,呼来飒飒従矛叉。
    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
    雄心欲搏南涧虎,阵势颇学常山蛇。
    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呀。
    迎人截来砉逢箭,避犬逸去穷投罝。
    击鲜走马殊未厌,但恐落日催栖鸦。
    弊旗仆鼓坐数获,鞍挂雉兔肩分麚。
    主人置酒聚狂客,纷纷醉语晚更哗。
    燎毛燔肉不暇割,饮啖直欲追羲娲。
    青丘云梦古所咤,与此何啻百倍加。
    苦遭谏疏说夷羿,又被赋客嘲淫奢。
    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农工已毕岁云暮,车骑虽少宾殊佳。
    酒酣上马去不告,猎猎霜风吹帽斜。

    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