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志

  • 1. 先生不试乃能尔,诚令得志如何哉。展开
    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
    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
    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
    独鸣道德惊此民,民之闻者源源来。
    高冠大带满门下,奋如百蛰乘春雷。
    恶人沮服善者起,昔时蹻跖今骞回。
    先生不试乃能尔,诚令得志如何哉。
    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枝倾颓。
    披旒发纩广耳目,照彻山谷多遗材。
    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构架桷与榱。
    群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

    王安石的名句:出自《寄赠胡先生

  • 2.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展开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余。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王安石的名句:出自《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 3. 遮莫少年自得志,看人轻肥但袖手。展开
    城中残春未识春,城外心赏无不有。
    今年春寒晚乃暖,尚余飞絮忘高柳。
    西湖孰谓西子老,虽老绝胜登徒丑。
    刺水乍见新荷翻,衔泥莫辨乳燕耦。
    儿曹恶陈争喜新,好以玄鬓嘲白首。
    遮莫少年自得志,看人轻肥但袖手。
    今朝天色知可意,张丈殷兄总閒叟。
    此一秃翁许追随,琳宫菊花问开否。
    主客十人人能诗,冥搜远讨心欲呕。
    何如平易任天真,索纸便作龙蛇走。
    仇仙笑指皋亭山,横塞武林当水口。
    不尔歌舞百万家,马能奕世长保守。
    我独睥睨寿星寺,欺孤柄臣据其右。
    一朝击死木棉庵,头颅可朽臭不朽。
    向来世故未深识,折腰此人觊升斗。
    追忆谢傅小忍语,窃虞桓玄锡命九。
    山河变幻泗鼎不,脱身万死亦云偶。
    升沉得丧俱置之,天地古今一杯酒。
    乍聚忽散醉忽醒,浮生邂逅理难久。
    王侯皂隶浪分别,顷刻白衣化苍狗。

    方回的名句:出自《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

  • 4. 穷途得志反惆怅,饮席话旧多阑珊。展开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残。穷途得志反惆怅,
    饮席话旧多阑珊。中酒向阳成美睡,惜花冲雨觉伤寒。
    野棠飞尽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钓竿。

    韩偓的名句:出自《伤春

  • 5. 一从雁塔缀英游,又见功名得志秋。展开
    一从雁塔缀英游,又见功名得志秋。
    丹阙万人窥榜眼,碧幢千骑拥遨头。
    锦城日暖惸鳏舞,玉垒烟深铠仗收。
    它日中和闻善政,一琴宁复久淹留。

    周麟之的名句:出自《送五时亨舍人帅蜀诗二首·一从雁塔缀英游

  • 6.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展开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的名句:出自《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7.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展开
    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一身寄空谷,万里梦天山,噫呜怒眦裂,愤激悲涕潸。古来真龙驹,未必置天闲;长松倒涧壑,委弃同蓁菅。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的名句:出自《感秋·秋色关河外

  • 8.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展开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的名句:出自《琵琶行

  • 9. 男儿得志秋,旌旗影里骤骅骝。展开
    千里独行关大王,私下三关杨六郎,张飞忒煞强,诸葛军师赛张良。暗想,这场,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大闹卧龙冈。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皇宣授。男儿得志秋,旌旗影里骤骅骝。满斟,玉瓯,笙歌齐奏,喧满凤凰楼,喧满凤凰楼。

    人活百岁七十稀,百岁光阴能几日。光阴积渐催,穿了吃了是便宜。唱著,舞著,终日沉醉,不饮是呆痴,不饮是呆痴。

    迓鼓童童笆篷下,数个神翁年高大。糍糕著手拿,磁瓯瓦带浑滓。铺下,板踏,萝卜两把,盐酱蘸梢瓜,盐酱蘸梢瓜。

    霎时相见便流恋,俊俏庞儿少曾见。一朵白玉莲,端端正正在湖边。细看,可怜,香风拂面,真乃是前缘。

    周文质的名句:出自《【不知宫调】时新乐

  • 10.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展开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张可久的名句:出自《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 11. 小人夸得志,君子思归欤。展开

    詹初的名句:出自《有感

  • 12. 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展开

    伏奉手诏“今来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是中外人望,不次拔擢。韩琦暂往陕西,范仲淹、富弼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兼章得象等同心忧国,足得商量。如有当世急务可以施行者,并须条列闻奏,副朕拔擢之意”者。臣智不逮人,术不通古,岂足以奉大对。然臣蒙陛下不次之擢,预闻政事,又诏意丁宁,臣战汗惶怖,曾不获让。

    臣闻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何哉?纲纪浸隳。制度日削,恩赏不节,赋敛无度,人情惨怨,天祸暴起。惟尧舜能通其变,使民不倦。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言天下之理有所穷塞,则思变通之道。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臣敢约前代帝王之道,求今朝祖宗之烈,釆其可行者条奏。愿陛下顺天下之心,力行此事,庶几法制有立,纲纪再振,则宗社灵长,天下蒙福。

    一曰明黜陟。臣观《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然则尧舜之朝,建官至少,尚乃九载一迁,必求成绩,而天下大化,百世之后,仰为帝范。我祖宗朝,文武百官皆无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无所称者,至老不迁。故人人自励,以求绩效。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此岂尧舜黜陟幽明之意耶!假如庶僚中有一贤于众者,理一郡县,领一务局,思兴利去害而有为也,众皆指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差失,随而挤陷。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也。虽愚暗鄙猥,人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卿监丞郎者,历历皆是,谁肯为陛下兴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之弊,葺纪纲之坏哉!利而不兴则国虚,病而不救则民怨。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贤不肖混淆,请托侥幸,迁易不已,中外苛且,百事废堕,生民久苦,羣盗渐起。劳陛下旰昃之忧者,岂非官失其正而致其危耶!至若在京百司,金谷浩瀚,权势子弟长为占据,有虚食禀禄,待阙一二年者。暨临事局,挟以势力。岂肯恪恭其职?使祖宗根本之地,纲纪日隳。故在京官司,有一员阙,则争夺者数人。其外任京朝官,则有私居待阙,动逾岁时,往往到职之初,便该磨勘,一无勤效,例蒙迁改。此则人人因循,不复奋励之由也。

    臣请特降诏书,今后两地臣僚,有大功大善,则特加爵命;无大功大善,更不非时进秩。其理状寻常而出者,祇守本官,不得更带美职。应京朝官在台省、馆阁职任,及在审刑、大理寺、开封府、两赤县、国子监、诸王府,并因保举及选差监在京重难库务者,并须在任三周年,即与磨勘。若因陈乞,并于中书、审官院愿在京差遣者,与保举选差不同,并须勾当通计及五周年,方得磨勘。如此则权势子弟,肯就外任,各知艰难。亦有俊明之人,因此树立,可以进用。如今日已前受在京差遣已勾当者,且依旧日年限磨勘.其未曾交割勾当。却求外任者,并听其外任。在京朝官到职勾当及三年者与磨勘,内前任勾当年月日及公程日限,并非因陈乞而移任在道月日,及升朝官在京朝请月日,并令通计。其远官近地,劳逸不同,并在假待阙及公程外住滞,或因公事,非时移替。在道月日委有司别行定夺闻奏。如任内有私罪并公罪徒以上者,至该磨勘日,具情理轻重,别取进止。其庶寮中有高才异行,多所荐论,或异略嘉谋,为上信纳者,自有特恩改迁,非磨勘之可滞也。又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寃沈;或五次推勘,人无翻讼;或劝课农桑,大获美利;或京城库务,能革大弊,惜费巨万者,仰本辖保明闻奏,下尚书省集议。为众所许,则列状上闻,并与改官,不隔磨勘。或有异同,各以所执取旨,出于圣断。仍请诏下审官院、流内铨、尚书考功,应京朝官选人逐任得替,明具较定考绩、结罪闻奏。内有事状猥滥,并老疾愚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别取进止。已上磨勘考绩条件,该说不尽者,有司比类上闻。如此,则因循者拘考绩之限,特达者加不次之赏,然后天下公家之利必兴,生民之病必救,政事之弊必去,纲纪之坏必葺,人人自劝,天下兴治,则前王之业,祖宗之权,复振于陛下之手矣。其武臣磨勘年限,委枢密院比附文资定夺闻奏。

    二曰抑侥幸。臣闻先王赏延于世,诸侯有世子袭国,公卿以德而任,有袭爵者,《春秋》讥之。及汉之公卿,有封爵而殁,立一子为后者,未闻余子皆有爵命。其次宠待大臣,赐一子官者有之,未闻每岁有自荐其子弟者。祖宗之朝,亦不过此。自真宗皇帝以太平之乐,与臣下共庆,恩意渐广。大两省至知杂御史以上,每遇南郊并圣节,各奏一子充京官,少卿、监奏一子充试衔。其正郎、带职员外郎,并诸路提点刑狱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斋郎。其大两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异于庶僚,大示区别,复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滥进之极也。今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俸禄既广,刻剥不暇。审官院常患充塞,无阙可补。臣请特降诏书,今后两府并两省官等,遇大礼许奏一子充京官,如奏弟侄骨肉,即与试衔外,每年圣节更不得陈乞。如别有勋劳著闻于外,非时赐一子官者,系自圣恩。其转运使及边任文臣初除授后,合奏得子弟身事者。并候到任二年无遗阙,方许陈乞。如二年内非次移改者,即许通计三年陈乞。三司副使、知杂御史、少卿、监以上,并同两省,遇大礼各奏荐子孙。其正郎、带馆职员外郎,并省府推判官、外任提点刑狱以上,遇大礼合该奏荐子孙者,须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陈乞。已上有该说不尽者,委有司比类闻奏。如此则内外朝臣,各务久于其职,不为苟且之政,兼抑躁动之心。亦免子弟充塞铨曹,与孤寒争路,轻忽郡县,使生民受弊。其武臣入边上差遣,并大礼合奏荐子弟者,乞下枢密院详定比类闻奏。

    又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秘庭,览羣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今乃登进士高等者,一任才罢,不以能否,例得召试而补之。两府、两省子弟亲戚,不以贤不肖,辄自陈乞馆阁职事者,亦得进补。太宗皇帝建崇文院、秘阁,自书碑文,重天下贤才也。陛下当思祖宗之意,不宜甚轻之。臣请特降诏书,今后进士三人内及第者,一任回日。许进于教化经术文字十轴,下两制看详,作五等品第。中第一第二等者,即赐召试;试又优等,即补馆阁职事。两府、两省子弟,并不得陈乞馆阁职事及读书之类。御史台画时弹劾,并谏院论奏。如馆阁阙人,即委两地举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进名同举,并两制列署表章,仍上殿称荐,以充其职。如此,则馆阁职事更不轻授,足以起朝廷之风采,绍祖宗之本意,副陛下慎选矣。

    三曰精贡举。臣谨按《周礼》卿大夫之职,各教其所治,三年一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乃献贤能之书于王。贤为有德行,能为有道艺。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天府,太庙之宝藏也。盖言王者举贤能,所以上安宗社,故拜受其名,藏于庙中,以重其事也。卿大夫之职,废既久矣。今诸道学校,如得明师,尚可教人六经,传治国治人之道。而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或谓救弊之术无乃后时,臣谓四海尚完,朝谋而夕行,庶乎可济,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乱哉!

    臣请诸路州郡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务在兴行。其取士之科,即依贾昌朝等起请,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内欧阳修、蔡襄更乞逐场去留,贵文卷少而考校精。臣谓尽令逐场去留,则恐旧人杆格,不能创习策论,亦不能旋通经旨,皆忧弃遗,别无进路。臣请进士旧人三举以上者,先策论而后诗赋。许将三场文卷通考,互取其长。两举、初举者,皆是少年,足以进学,请逐场去留。诸科中有通经旨者,至终场,别问经旨十道,如不能命辞而对,则于知举官员前,讲说七通者为合格。不会经旨者,三举已上即逐场所对墨义,依自来通粗施行。两举、初举者,至于终场日,须八通者为合格。

    又外郡解发进士、诸科人,本乡举里选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后取以艺业。今乃下求履行,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封弥,不见姓字,实非乡里举选之本意也。又南省考试举人,一场试诗赋,一场试策,人皆精意,尽其所能。复考校日久,实少舛谬。及御试之日,诗赋文论共为一场,既声病所拘,意思不远。或音韵中一字有差,虽生平苦辛,即时摈逐。如音韵不失,虽末学浅近,俯拾科级。既乡举之处不考履行,又御试之日更拘声病,以此士之进退,多言命运而不言行业。明君在上,固当使人以行业而进,而乃言命运者,是善恶不辨而归诸天也,岂国家之美事哉!臣请重定外郡发解条约,须是履行无恶、艺业及等者,方得解荐,更不封弥试卷。其南省考试之人,已经本乡询考履行,却须封弥试卷,精考艺业,定夺等第,进入御前。选官覆考,重定等第讫,然后开看南省所定等第,内合同姓名偶有高下者,更不移改。若等第不同者,人数必少,却加封弥,更宣两地参校,然后御前放榜,此为至当。内三人已上,即于高等人中选择,圣意宣放。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自唐以来,及第人皆守选限。国家以收复诸国,郡邑乏官,其新及第人,权与放选注官。今来选人壅塞,宜有改革,又足以劝学,使其知圣人治身之道,则国家得人,百姓受赐。

    四曰择官长。臣闻先王建侯,以共理天下。今之刺史、县令,即古之诸侯。一方舒惨,百姓休戚,实系其人。故历代盛明之时,必重此任。今乃不问贤愚,不较能否,累以资考,升为方面。懦弱者不能检吏,得以蠹民;强干者惟是近名,率多害物。邦国之本,由此凋残。朝廷虽至忧勤,天下何以苏息!其转运使并提点刑狱按察列城,当得贤于众者。臣请特降诏书,委中书、枢密院且各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共十人,大藩知州十人;委两制共举知州十人;三司副使、判官同举知州五人;御史台中丞、知杂、三院共举知州五人;开封知府、推官共举知州五人;逐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各同举知州五人,知县、县令共十人;逐州知州、通判同举知县、县令共二人。得前件所举之人,举主多者先次差补。仍指挥审官院、流内铨今日以后所差知州、知县、县令并具合入人历任功过、举主人数闻奏,委中书看详。委得允当,然后引对。如此举择,则诸道官吏庶几得人,为陛下爱惜百姓,均其徭役,宽于赋敛,各获安宁,不召祸乱,天下幸甚。

    五曰均公田。臣闻《易》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此言圣人养民之时,必先养贤。养贤之方,必先厚禄。厚禄然后可以责廉隅,安职业也。皇朝之初,承五代乱离之后,民庶凋弊,时物至贱。暨诸国收复,天下郡县之官少人除补,至有经五七年不替罢者。或才罢去,便入见阙。当物价至贱之时,俸禄不辍,士人之家无不自足。咸平已后,民庶渐繁,时物遂贵。入仕门多,得官者众,至有得替守选一二年,又授官待阙一二年者。在天下物贵之后,而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男不得婚,女不得嫁,丧不得葬者,比比有之。复于守选、待阙之日,衣食不足,贷债以苟朝夕。到官之后,必来见逼,至有冒法受赃,赊贷度日⑥,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既为负罪之人,不守名节,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猾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于是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寃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由乎制禄之方有所未至。

    真宗皇帝思深虑远,复前代职田之制,使中常之士自可守节,婚嫁以时,丧葬以礼,皆国恩也。能守节者,始可制奸赃之吏,镇豪猾之人。法乃不私,民则无枉。近日屡有臣僚乞罢职田,以其有不均之谤,有侵民之害。臣谓职田本欲养贤,缘而侵民者有矣,比之衣食不足,坏其名节,不能奉法,以直为枉,以枉为直,众怨思乱而天下受弊,岂止职田之害耶!又自古常患百官重内而轻外,唐外官月俸尤更丰足,簿尉俸钱尚二十贯。今窘于财用,未暇增复。臣请两地同议外官职田,有不均者均之,有未给者给之,使其衣食得足,婚嫁丧葬之礼不废,然后可以责其廉节,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废可诛。且使英俊之流,乐于为郡为邑之任,则百姓受赐。又将来升擢,多得曾经郡县之人,深悉民隐,亦致化之本也。惟圣慈深察,天下幸甚。

    六曰厚农桑。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故《诗》有《七月》之篇,陈王业也。今国家不务农桑,粟帛常贵。浙江诸路岁籴米六百万石,其所籴之价与辇运之费,每岁共用钱三百余万贯文。又贫弱之民,困于赋敛,岁伐桑枣,鬻而为薪。劝课之方,有名无实。故粟帛常贵,府库日虚。此而不谋,将何以济!

    臣于天下农利之中,粗举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羣雄争霸之时,本国岁饥,则乞籴于邻国,故各兴农利,自至丰足。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堤塘,可以御患,惟时修固,则无摧坏。臣知苏州日,点检簿书,一州之田,系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计出米七百余万石。东南每岁上供之数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臣询访高年,则云曩时两浙未归朝廷,苏州有营田军四都,共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于时民间钱五十文籴白米一石。自皇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大半隳废,失东南之大利。今江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贯文省,比于当时,其贵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国不得不虚矣。

    又京东西路有卑湿积潦之地,早年国家特令开决之后,水患大减。今罢役数年,渐已堙塞,复将为患。臣请每岁之秋,降勅下诸路转运司,令辖下州军吏民各言农桑之间可兴之利、可去之害。或合开河渠,或筑堤堰陂塘之类,并委本州军选官计定工料,每岁于二月间兴役,半月而罢,仍具功绩闻奏。如此不绝。数年之间,农利大兴。下少饥岁,上无贵籴,则东南岁籴辇运之费大可减省。其劝课之法,宜选官讨论古制,取其简约易从之术,颁赐诸路转运使,及面赐一本,付新授知州、知县、县令等。此养民之政、富国之本也。

    七曰修武备。臣闻古者天子六军,以宁邦国。唐初京师置十六将军官属,亦六军之义也。诸道则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每岁三时耕稼,一时习武。自贞观至于开元,百三十年,戎臣兵伍,无一逆乱。至开元末,听匪人之言,遂罢府兵。唐衰,兵伍皆市井之徒,无礼义之教,无忠信之心,骄蹇凶逆,至于丧亡。我祖宗以来,罢诸侯权,聚兵京师,衣粮赏赐丰足,经八十年矣。虽已困生灵、虚府库,而难于改作者,所以重京师也。今西北强梗,边备未足,京师卫兵多远戍,或有仓卒,辇毂无备,此大可忧也。远戍者防边陲之患,或缓急抽还,则外御不严,戎狄进奔,便可直趋关辅。新招者聚市井之辈,而轻嚣易动,或财力一屈,请给不充,则必散为羣盗。今生民已困,无可诛求,或连年凶饥,将何以济!赡军之策,可不预图?若因循过时,臣恐急难之际,宗社可忧。

    臣请密委两地,以京畿见在军马,同议有无阙数。如六军末整,须议置兵,则请约唐之法,先于畿内并近辅州府召募强壮之人,充京畿卫士。得五万人以助正兵,足为强盛。使三时务农,大省给赡之费;一时教战,自可防虞外患。其召募之法,并将校次第,并先密切定夺闻奏。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候京畿近辅召募卫兵,已成次第,然后诸道放此⑨,渐可施行。惟圣慈留意。

    八曰减徭役。臣闻汉光武建武六年六月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天下至治。臣又观西京图经,唐会昌中,河南府有户一十九万四千七百余户,置二十县。今河南府主客户七万五千九百余户,仍置一十九县。主户五万七百,客户二万五千二百⑩。巩县七百户,偃师一千一百户,逐县三等而堪役者,不过百家,而所供役人不下二百数。新旧循环,非鳏寡孤独,不能无役。西洛之民,最为穷困。臣请依后汉故事,遣使先往西京并省诸邑为十县。其所废之邑,并改为镇,令本路举文资一员,董榷酤、关征之利兼人烟公事。所废公人,除归农外,有愿居公门者,送所存之邑。其所在邑中役人,却可减省归农,则两不失所。候西京并省稍成伦序,则行于大名府,然后遣使诸道,依此施行。仍先指挥诸道防团州已下,有使、州两院者,皆为一院,公人愿去者,各放归农。职官厅可给本城兵士七人至十人,替人力归农。其乡村耆保地里近者,亦令并合。能并一耆保管?,亦减役十余户。但少徭役,人自耕作,可期富庶。

    九曰覃恩信。臣窃覩国家三年一郊,天子斋戒衮冕,谒见宗庙,乃祀上帝。大礼既成,还御端门,肆赦天下,曰:赦书日行五百里,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欲其王泽及物之速也如此。今大赦每降,天下欢呼。一两月间,钱谷司存督责如旧,桎梏老幼,籍没家产。至于宽赋敛。减摇役,存恤孤贫,振举滞淹之事,未尝施行,使天子及民之意,尽成空言,有负圣心,损伤和气。臣请特降诏书,今后赦书内宣布恩泽,有所施行,而三司、转运司、州县不切遵禀者,井从违制,徒二年断,情重者,当行刺配。应天禧年以前天下欠负,不问有无侵欺盗用,并与除放,违者仰御史台、提点刑狱司常切觉察纠劾,无令壅遏。臣又闻《易》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故有巡狩之礼,察诸侯善恶,观风俗厚薄,此圣人顺动之意。今巡狩之礼不可复行,民隐无穷,天听甚远。臣请降诏中书,今后每遇南郊赦后,精选臣僚往诸路安抚,察官吏能否,求百姓疾苦,使赦书中及民之事,一一施行,天下百姓莫不幸甚。

    十曰重命令。臣闻《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准律文,诸被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徒二年;失错者,杖一百。又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十五疋,绞。盖先王重其法令,使无敢动摇,将以行天下之政也。今覩国家每降宣勅条贯,烦而无信,轻而弗禀,上失其威。下受其弊。盖由朝廷采百官起请,率尔颁行,既昧经常,即时更改,此烦而无信之验矣。又海行条贯,虽是故违.皆从失坐,全乖律意,致坏大法,此轻而弗禀之甚矣。臣请特降诏书,今后百官起请条贯,令中书、枢密院看详会议,必可经久,方得施行。如事干刑名者,更于审刑、大理寺勾明会法律官员参详起请之词,删去繁冗,裁为制敕,然后颁行天下,必期遵守。其冲改条贯,并令缴纳,免致错乱,误有施行。仍望别降敕命,今后逐处当职官吏亲被制书,及到职后所受条贯,敢故违者,不以海行,并从违制,徒二年。未到职已前所降条贯,失于检用,情非故违者,并从本条失错科断,杖一百。余人犯海行条贯,不指定违制刑名者,并从失坐。若条贯差失,于事有害,逐处长吏,别见机会,须至便宜而行者,并须具缘由闻奏,委中书、枢密院详察,如合理道,即与放罪。仍便相度,别从更改。

    范仲淹的名句:出自《答手诏条陈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