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俗事 > 词语"俗事"的意思
shì

俗事


注音ㄙㄨˊ ㄕˋ

俗事

词语解释

俗事[ sú shì ]

⒈  世俗的事务。

俗事缠身。

secularity;

引证解释

⒈  人世间的日常事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王黄门 兄弟三人,俱诣 谢公。

子猷、子重 多説俗事, 子敬 寒温而已。”
唐 戴叔伦 《山居即事》诗:“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⒉  泛指世事。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那就正如现在的自称不问俗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名人们一样,只好去点缀大学教室了。”

国语辞典

俗事[ sú shì ]

⒈  日常生活里的杂事。

《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
《红楼梦·第七一回》:「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话,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

英语everyday routine, ordinary affairs

法语routine quotidienne, affaires ordinaires

分字解释


造句

  • 教会在世俗事务上只能做这么多。
  • 每个人都在真真假假的俗事里忙忙碌碌。
  • 教会的收入来自世俗事务。
  •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音乐丰富多彩,与豫南民俗事象关系密切。
  • 镜子理论,是庄子应付俗事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 民俗语汇是反映民俗事象或涵化民俗要素的语汇。
  • 这些俗事必定把我的时间绑死,令我累的焦头烂额。
  • 斯多葛派也通过从世俗事物中分离来教导一种和平。
  • 因此我一直都在这恐怖的、可怕的世俗事物中徘徊。
  • 俗事方面(钱真的庸俗吗?),你会受益于别人的财富。
  • 《歧路灯》作为教育小说,展现教育民俗事象,反映教育问题。
  •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医药民俗事象颇为丰富。
  • 彩调这一蕴含十分丰富的民俗事像,是广西地区独有的地方戏剧。
  • 他们不喜欢整天为了生计、为了名利,庸庸碌碌地周旋在俗事之间。
  • 我喜欢杭州的俗事,这一个辉煌的土地,和浣纱路河旁边洗衣的女子。
  • 只有深入考察研究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才能为民俗摄影提供理论依据。
  • 作为一种俗文化,宋元戏曲大量地演述广大平民观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事象。
  • 丧葬习俗,作为宁远最重要民俗事项之一,一直以来是宁远人常遵循的传统。
  • 你们有如此多的可以期待,因此不要浪费你们的能量在日常生活的世俗事务上。
  • 业神祖崇拜,是流传于民间商业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迷信或俗信仰的习俗事象。
  • 灵魂观念,产生了信仰民俗,即指在民间信仰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民俗事象。
  • 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
  • 人们在一般生活俗事上争论不休,当然不会在修行上有什么成果,人类是沉沦了。
  • 十八世纪李绿园的《歧路灯》作为研究教育问题的小说,描绘了丰富的教育民俗事象。
  • 因民俗而生成的方言,主要是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民俗要素来追溯方言的民俗语源。

※ "俗事"的意思含义、俗事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