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忠义 > 词语"忠义"的意思
zhōng

忠义


注音ㄓㄨㄥ 一ˋ

繁体忠義
词性形容词


忠义

词语解释

忠义[ zhōng yì ]

⒈  忠心和义气。

忠义之士。

loyal and righteous;

⒉  指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表彰忠义。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忠贞义烈。

《后汉书·桓典传》:“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
《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⒉  指忠臣义士。

《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国语辞典

忠义[ zhōng yì ]

⒈  做人做事能尽心力、合义理。

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
《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⒉  忠臣义士。

《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分字解释


造句

  • 但此意暗示将在忠义王师克城之后。
  • 忠义观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 诚犬护院为忠义,憨猪虽呆惹人怜。
  • 该诗是诗人自鸣中怀之作,诗中所表忠义确系真心。
  • 一部天人同辉的宏伟史诗,一场忠义仁勇的不朽书写。
  • 所罗门说,他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
  • 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
  •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
  •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是“天下归一”的进步思想以及忠义精神的宣扬。
  • 所罗门说,他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恶,必要死亡。
  • 你使这一切降在我们身上,是公义的,因为你所行的是忠义,而我们所行的是邪恶。
  • 两种忠义观的存在也给李逵、宋江这两个典型人物及整个梁山事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 同时中国传统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忠义思想等对其制定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 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
  • 《三侠五义》则接受了《水浒传》之“忠义之侠”观点,试图通过弱化侠士的反抗性,而达到倡导“忠义之侠”的目的。
  • 金庸的小说写的很完美,忠义,侠骨柔情,那些美满的爱情,却是令人向往,却有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对于自己的一生感到很迷茫。

※ "忠义"的意思含义、忠义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