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方幅 > 词语"方幅"的意思
fāng

方幅


注音ㄈㄤ ㄈㄨˊ

方幅

词语解释

方幅[ fāng fú ]

⒈  指规模方正。

⒉  指人品方正,端方。

⒊  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

⒋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⒌  犹法度;规矩。

⒍  指幅员;疆域。

⒎  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引证解释

⒈  指规模方正。

《南史·徐勉传》:“吾 清明门 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復有以。前割西边施 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復方幅。”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一》:“齐 初,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仍此主馆,号为 崇玄,开置堂宇厢廊,殊为方幅。”

⒉  指人品方正,端方。

《北史·樊子盖传》:“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与其良者” 唐 贾公彦 疏:“人虽无别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

⒊  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

南朝 梁 沉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陈书·姚察传》:“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 察 立草。”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事书》:“﹝吾兄﹞欲以章句扬於当时,委弃方幅典誥之书而不视。”

⒋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清 唐甄 《潜书·去名》:“汉 人之作,文之末也,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四灵诸公之体,方幅狭隘,令人一览易尽,亦为不善变矣。”

⒌  犹法度;规矩。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 少詹 ﹞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眇,皆有方幅。”

⒍  指幅员;疆域。

章炳麟 《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以吾 支那 方幅之广,生齿之繁,文教之盛,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

⒎  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世说新语·巧艺》“支公 以围棊为手谈” 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 《语林》:“王 以围棊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李氏 在世,得方幅齿遇。”
余嘉锡 笺疏:“六朝 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此言‘方幅齿遇’,犹言正当礼遇之也。”
《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詔切之,令自为其所。”
《南史·梁豫章王综传》:“方幅出行,垂帷於舆。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国语辞典

方幅[ fāng fú ]

⒈  规矩法度。

《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⒉  公然。

《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全自为其所。」

分字解释


造句

  • 颜料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了一幅非常有趣的图画!
  • 埃德加·穆勒为《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DVD版的发行创作了一幅以冬天为场景,占地330平方米的街道立体画,刷新了自己的世界纪录。
  •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我也的确无法想象中国会是怎样一幅景象。
  • 一方面以地狱、火宅、“无物之阵”等作为主要意象,绘制了一幅多灾多难、鬼魅横行的生存场景;
  • 我有点不愉快,这是第一次主办方冲我摆出一幅看管者的架式。
  • 可混批,款式尺码任选,单款最小批量5幅,订购总量最小量为:20平方米,数量少于20平方米,价格另谈。
  • 另一方面,画家愿意承担风险,选择了一幅幅漠视公众期望的场景。
  •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决定导入一幅剪贴画,尽管这项功能与创建一幅好画的目标有关,但它所用的工具与画图无关。
  • 方力钧这两幅作品打破了图像的独特性,同时体现了即将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力。
  • 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利用前场预测均方误差的帧内adpcm编码方法,该方法根据五幅典型图象,给出三种预测器,五种量化器的设计参数。
  • 我喜欢挂在墙上的小系列的二到三幅的方画幅图片。
  • 展销中心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长期有千幅成品画和数万张图片资料供客户选择参考。
  • 当他终于买下一栋房子的时候,面积也就2,400平方英尺(约合223平方米),建在一处半幅地皮上,只有一个停车位。
  • 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 希腊:修道院的窗户,阳光,天空,和大海三合为一为阿托斯圣山上的埃克·斯诺方克斯修道院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背景。

※ "方幅"的意思含义、方幅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