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腊八粥 > 词语"腊八粥"的意思
zhōu

腊八粥


注音ㄌㄚˋ ㄅㄚ ㄓㄡ

繁体臘八粥
词性名词

腊八粥

词语解释

腊八粥[ là bā zhōu ]

⒈  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引证解释

⒈  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僧众,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寳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红楼梦》第十九回:“明儿是腊八儿了,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
沈从文 《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国语辞典

腊八粥[ là bā zhōu ]

⒈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二月》:「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分字解释


造句

  • 小寒时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食物是腊八粥。
  • 煮腊八粥时控制好火候是关键。
  • 如今,腊八粥象征着好运、长寿和丰收。
  •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 腊八粥最初在900年前的宋朝传入中国。
  • 从传统上讲,腊八粥是腊八节最重要的元素。
  • 从传统上讲,腊八粥是腊八节最重要的元素。
  • 腊八粥在大约900年前的宋代首次引入中国。
  • 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 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 事实上,每家每户的中国人在腊八节都会喝腊八粥。
  • 腊八粥最早是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被引入中国。
  • 按照我国民俗,在民间,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 在北方,人们会在粥里放糖,而南方偏好咸味的腊八粥。
  • 腊八粥不仅好看,而且好吃,还有一个特别的传说呢! !
  •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 腊八节这天,两个最重要的传统就是喝腊八粥和祈福新年平安了。
  • 垟文字记录,大的佛教寺庙会为穷人腊八粥,以表达对佛祖的虔诚。
  •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 腊八节这天,两个最重要的传统就是喝腊八粥和祈福新年平安了。罒。
  • 清代《燕京岁时记》里也提到了“腊八粥”的煮法,那就更加复杂而别致。
  • 提示: 腊八粥一年四季都适合吃,在夏天可以另外加入绿豆或百合以消暑。
  • 今天买上一些腊八粥料,在送女儿出嫁时喝上一碗,希望她能一生得到幸福。
  •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 在北方,人们会在粥里放糖,而南方偏好咸味的腊八粥。有人还喜欢加入桂圆来增添味道。
  •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传统始于宋朝(960 - 1279),意在弘扬勤劳节俭的美好品质。
  •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这一天的习俗是吃腊八粥,通常是在阳历1月中旬。

※ "腊八粥"的意思含义、腊八粥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