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重言 > 词语"重言"的意思
zhòngyán

重言


注音ㄓㄨㄥˋ 一ㄢˊ

重言

词语解释

重言[ zhòng yán ]

⒈  再次申说。

⒉  口吃。

⒊  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叠字。

引证解释

⒈  谓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语。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长老乡閭尊重者也。”
陆德明 释文:“重言,谓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谦 集解:“其( 庄子 )託为 神农、黄帝、尧、舜、孔、颜 之类,言足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
一说反复言之。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重,当为直容切。 《广韵》:重,复也。 庄生 之文,注焉而不穷,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瑗字翼之见寄》诗:“常恐负吹嘘,终为重言累。”

⒉  意味深重,语重心长的话。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许吾终不击 都,以子父交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都 遂释然,不復兴意。”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德宗 ﹞常於便殿语 玄宗 朝,尤惜谬用 李林甫,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祸,自 林甫 始也。’”

⒊  再次申说。

《列子·说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后汉书·郎顗传》:“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李贤 注:“重,再也。”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贵以微诚,披露肝胆。”

⒋  口吃。

《灵枢经·忧恚无言》:“其厌大而厚,则开闔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⒌  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迭字。

如:《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灼灼”。
如: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连用七组重言,以造成一种凄惋的情与景。

国语辞典

重言[ zhòng yán ]

⒈  为人所重视的言论。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⒉  重视言语。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⒊  重视承诺,信守诺言。

如:「你若重言,就不要轻易承诺。」

轻诺

重言[ chóng yán ]

⒈  复词的一种。由两个相同单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参见「叠字」条。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⒉  重复的说。

《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分字解释


造句

  • 人们通常认为,闭合论是重言式。
  • 重言式和矛盾式不是实在的图像。
  • 第二部分讨论形容词性重言法;
  • 每个重言式本身表明它是一个重言式。
  • 应用于重言式和矛盾式。
  • 他的文章中经常出现重言,读来朗朗上口。
  • 本文首次对泛逻辑的广义重言式理论进行研究。
  • 家庭方面:注重言传身教,物质和精神齐重视;
  • “证明这个定理”就是要证明这个蕴涵式是一个重言式。
  • 重言式在会话中非常普遍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交际价值。
  • 命题显示它们所说的东西,重言式和矛盾式则显示它们什么也役有说。
  • 国际奥委会充分尊重言论和新闻自由,但我们希望人们不要采取暴力手段。
  • 如果能证明该蕴涵式为重言式,那么其数学命题的证明推理形式就是正确的。
  • 某些命题对于变元后的任何一种真值状况,它均为真,这样的命题称为重言式。
  • 逻辑中的证明只是一种使得在复杂的情况下易于辨识重言式的机械的便利方法。
  • 总结全文,指出《汉语大词典》收录重言词的不足、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局限。
  •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称这命题为重言式,在第二种情况下,称这命题为矛盾式。
  • 首先以蕴涵算子为基础从有限扰动模糊命题逻辑出发,讨论其逻辑代数及广义重言式的性质。
  • 《庄子》之文诗意表达是寓言、卮言、重言三位一体。 这种三位一体,不同于概念思维规定性之所指的表达,而是作为寓旨性之能指的表达。

※ "重言"的意思含义、重言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