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亭

[宋朝]: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写作背景

《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作品赏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王安石简介

宋朝·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王安石的诗(1763篇) 王安石的名句

猜你喜欢

乌江亭

宋朝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宋朝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唐代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乌江

清朝王苏

楚歌四面天茫茫,数行泣掩重瞳光。

君王岂特万人敌,淮阴自将十万当。

东城仅存廿八骑,犹能斩将夸身强。

大泽掀泥走辟易,神骓难踏波汪洋。

泗上亭长逼兄弟,乌江亭长须君王。

江东虽小尚足王,一语气已吞萧张。

曷不用之作舟楫,汉兵后至无帆樯。

货宝妇女委弃尽,纵不富贵宜还乡。

胡为刎颈赠故旧,实乃自暴非天亡。

至今遗庙向江涘,尘土满目春风凉。

阶前舞草何旖旎,贞魂不屑为鸳鸯。

思将白铁铸项伯,舁而跽之两戺旁。

男儿失节美人死,寘令相对知惭惶。

惜哉亭长计不售,姓名乡里遗子长。

八千子弟无一返,孤儿泣血心慨慷。

钟离昧存季布在,呼使将此恢咸阳。

事功不成死未晚,仆者复起诚难量。

鸿门一误乌江再,杜默何缘涕泗滂。

乌江

宋朝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变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不死,不教战血到乌江。

乌江

唐代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乌江

唐代孟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乌江

明朝万虞恺

入关事已定,岂在割鸿沟。

霸业一朝尽,乌江万古流。

乌江

明朝张廷纶

乌江一带抱城西,澄澈应同渭水齐。

修禊不须寻往事,濯缨今喜入新题。

鱼潜潭底形堪辨,鸟渡沙间影不迷。

几向石矶寻钓叟,此身髣髴子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