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清洛指地名).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写作背景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的上篇写早春景象,下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朝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寂寞秋

宋朝洪咨夔

细雨斜风寂寞秋。黄花压鬓替人羞。归舟云树负箜篌。燕子楼寒迷楚梦,凤皇池暖惬秦讴。暮云凝碧可禁愁。

临江仙·细雨斜风驱晓瘴

宋朝魏了翁

细雨斜风驱晓瘴,绰开坦坦长途。膏车秣马问程初。梅梢迎候骑,雁影度平芜。行己不论官小大,穷探不间精粗。只从厚处作规模。简编迂事业,屋漏拙功夫。

蝶恋花·细雨斜风催日暮

宋朝袁去华

细雨斜风催日暮。一梦华胥,记得惊人句。雾阁云窗歌舞处。翠峰青嶂无重数。解佩江头元有路。流水茫茫,尽日无人渡。一点相思愁万缕。几时却跨青鸾去。

渔夫舞·细雨斜风都不管

宋朝史浩

细雨斜风都不管。柔蓝软绿烟堤畔。鸥鹭忘机为主伴。无羁绊。等闲莫许金章换。

从家大人祗谒鹍池神道·细雨斜风拂面吹

明朝方孔炤妻

细雨斜风拂面吹,杏花欲谢柳新垂。
此行不为怜春色,也学清明上冢儿。

桃源忆故人·雨斜风横香成阵

宋朝朱敦儒

雨斜风横香成阵。春去空留春恨。欢少愁多因甚。燕子浑难问。碧尖蹙损眉慵晕。泪湿燕支红沁。可惜海棠吹尽。又是黄昏近。

浣溪沙·细雨浮烟隔绛纱

明朝沈宜修

细雨浮烟隔绛纱。银床寂寞锁寒花。可堪秋思正无涯。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一夜西风作晓晴

宋朝王之道

一夜西风作晓晴,纷然花草斗欣荣。
苍松巧与天桃并,漫使诗人意不平。

春日五首·晓风细细雨斜斜

宋朝刘克庄

晓风细细雨斜斜,僝僽书生屋角花。
想见水南僧寺里,一株落尽病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