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查慎行的诗 > 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写作背景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简介

清朝·查慎行的简介

查慎行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查慎行的诗(97篇) 查慎行的名句

猜你喜欢

舟夜书所见

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夜书所见

宋朝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夏夜书所见

宋朝吴伯凯

吴牛见月喘,引重不得休。
孤萤出露草,意行凌九秋。
形大苦见役,物微长自由。
世无漆园吏,持问逍遥游。

书所见

清朝叶方蔼

真有高名动至尊,临轩色笑借春温。

反风渡虎偶然尔,今日亲闻长者言。

书所见

元朝周霆震

百金战马厩中屯,部伍酣歌彻晓昏。牙帐黑风枭突起,营门白昼虎相吞。

史徒富躐官曹位,厮养威联士族婚。天下纷纷宁有此,我军成败不须论。

书所见

元朝曹文晦

柳黄鹤袖桃花裙,钗梁砑金光射人。颜如花红语如燕,气态直与春争新。

出门心事多于草,愁满双蛾为花恼。昨夜春风破碧桃,过眼风光二分老。

为谁微步过垂杨,临水插花青鬓光。回头贪看双胡蝶,不意前逢马上郎。

书所见

元朝方回

春风元在眼,雪定不难消。
冻杞垂红子,晴{外麦右牟}动绿苗。
行人相叫唤,旅雁忽惊飘。
古柱镌年号,承平旧石桥。

书所见

宋朝苏泂

画手何须觅范宽,有人楼上倚栏干。
琼田玉界三千顷,野鸭飞来不道寒。

书所见

宋朝孔平仲

昂昂林边鹤,何事不天飞。徘徊方塘面,独啄青苔衣。

得非恋其傍,修竹垂芳菲。高竿擢春秀,清影弄朝晖。

曾于画图见,恍若迷是非。兴与佳景会,悠然久忘机。

书所见

明朝袁宏道

落日澹秋容,游云忽自重。斜披四五树,乱点两三峰。

马顾横桥水,僧归别路松。岩深不见寺,烟里忽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