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

[唐代]: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译文与注释


注释

【鹤注】诗言“望乡台”,当是上元元年成都作。是年羌、浑、党项寇泾陇,史思明入东都,故有“京洛”、“音书”之语。梦弼曰:此诗怀京洛而作,然京洛不可见,所见者云山而已,故首句因云山起兴,遂以云山命题。蔡琰《茄曲》:“云山万重兮归路遐。”

京洛云山外①,音书静不来②。神交作赋客③,力尽望乡台④。衰疾江边卧⑤,亲朋日暮回⑥。白鸥元水宿⑦,何事有余哀⑧。

(此对云山而怀故乡也。首二遥忆两京,次二托迹成都。下乃漂泊无聊,而作自解之语。旧以作赋句承京洛,因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作《两京赋》故也。其说似迂。《杜臆》谓作赋客指相如,伤时无同调而心切思乡耳。按:作赋用蜀人,望乡用蜀地,此说较稳。【黄生注】故乡不见,而异地羇孤,客子哀号宜矣。彼鸥本水宿之鸟,亦何事而作江上哀声乎?末乃触物寄慨。)

①谢朓诗:“谁能久京洛。”②吴筠诗:“万里断音书。”③晋山涛与阮籍为神交,言不涉形迹也。《南史》:刘评,字彦度。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评一造之,即愿以神交。《汉书·扬雄传》: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卢照邻《咏琴台》诗:“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④《寰宇记》:《益州记》云:升仙亭夹路有二台,一名望乡台。《成都记》:望乡台,隋蜀王秀所筑。⑤张华诗:“衰疾近殆辱。”⑥梁《昭明太子集》:“宿昔亲朋。”⑦谢灵运诗:“水宿淹晨暮。”⑧曹植诗:“悲叹有余哀。”

写作背景

云山是由杜甫 所写的一首诗。此对云山而怀故乡也。首二遥忆两京,次二托迹成都。下乃漂泊无聊,而作自解之语。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翠云山房于隆福寺右建行宫一区为止顿之所峭壁环抱松柏特秀题曰翠云山房而系以诗

清朝乾隆

胜地偏宜六辔停,山灵为我列云屏。

心于静会尘应远,耳与神谋籁可听。

一室虚生无限白,四时不改总常青。

土阶何意希尧俭,陋矣端惟有德馨。

云山

唐代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云山

宋朝姜特立

茫茫几云山,中有万古人。
人间有生死,出没如浮云。
山云有销歇,世人无断绝。
所以西方尊,不言生与灭。

云山

宋朝李思聪

水石光涵千里色,川林阴翠湿芝兰。
杏花坞接投龙洞,瀑溅苍崖鹤骨寒。

云山

唐代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云山

明朝沈周

云是青山旧铅粉,一翻妆点一翻新。鬓边白发偏无赖,点著都成老丑人。

云山

宋朝杨杰

白云随师来,师逐白云止。

山空师何在,木末白云起。

缙云山

两汉刘雄

髫龄曾上缙云顶,物是人非二十年。负笈何期此山下,为珍旧梦不重攀。

云山图

元朝张仲深

流水云中响,青山树杪多。

客行山水外,落日听吴歌。

云山僧

元朝朱希晦

树暝烟生绝壁,瀑流雨洒虚潭。他日来寻懒瓒,枯禅还许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