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作品赏析

赏析一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一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比喻自然贴切,感情深切浓郁。

首二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

这又是采用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

连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准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今人刘拜山云:“行客、罟师本属局外,却被牵入局中,借彼之漠不关心,形己之深情独往。烘染无痕,妙不着力。”(《千首唐人绝句》。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同时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明人钟惺《唐诗归》评说:“相送之情,随春色所至,何其浓至!末两语情中生景,幻甚。”可谓深得其妙。

钟惺所指出的这种以情中所生出之幻象、幻境抒写离别的手法,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及北宋诗人郑文宝的诗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柳枝词》),都明显地受到王维这首诗的启发。

赏析二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一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格调的高下,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一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一比喻,却使人觉得诗格外生色.不仅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东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察入微.一句话,"春色"即为"相思"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喻.这一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细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馨和煦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一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而来.由"杨柳".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第二句的"罟师荡桨"四字.也可以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色"充溢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从行人一方着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爱无时无刻不在他身边,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终跟自己一道.满目春色即是他的颜色,江上氤氲之气便是他的呼吸.所有这些,无非是说真挚的友情不怕天长水远,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可若是直接这么说出来,那就不成其为诗了!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王维的诗(341篇) 王维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寿

宋朝吴芾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
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
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
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送沈子相令新宁

清朝叶方蔼

闻说新宁地,千山复万山。

看君双舄去,独伴一琴閒。

花落空城里,莺啼废垒间。

须传明主意,为念远人艰。

送沈子大赴江西

明朝张大受

才子秋风泪点多,远行霜晓唱骊歌。三年皮骨空人役,千载文章奈命何?

紫气豫章龙变化,青峰彭蠡雁经过。旧是慷慨《南征赋》,送客都门发已皤。

送沈子健之馀杭薄

明朝朱多炡

苕水分西浙,馀杭更向西。

邮餐供海错,县鼓候潮鸡。

风壤吴趋接,征徭茧簇齐。

由拳纸价贱,乡信日堪题。

送沈子健之余杭薄

明朝多炡

苕水分西浙,余杭更向西。
邮餐供海错,县鼓候潮鸡。
风壤吴趋接,征徭茧簇齐。
由拳纸价贱,乡信日堪题。

送人之江东

唐代刘商

含香仍佩玉,宜入镜中行。尽室随乘兴,扁舟不计程。
渡江霖雨霁,对月夜潮生。莫虑当炎暑,稽山水木清。

送二季之江东

唐代李白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

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

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

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

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送信甫之江东

宋朝陈深

僦屋吴城不厌贫,江东初奉蘧书新。
壮年地略须名世,异国光阴肯滞人。
官舍草生三月晚,遗宫花落六朝暮。
到时公事期程暇,应有新诗寄工频。

送故人之江东

宋朝释斯植

凤城花气浥旌旗,又见春风上马时。
不是灞桥难话别,垂杨空折去年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