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代]: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名作,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每当中秋佳节前后,钱塘江就要涨潮,旧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最高潮期。潮头最高时达三点五米,潮差可达十二米,奔腾澎湃,势不可当,是宇宙间的壮观。自古及今,咏写钱塘潮的诗词车载斗量,但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这首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之为咏潮“双璧”。

  颜钱塘,即钱塘县令颜某,生平不详。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这首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先声夺人。闻见雷声,全城人马,不论达官要人,还是百姓居民,“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倾城出动,到“江上待潮观”。人们排列到江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等待着潮水的上涨。观潮盛况,于此可见。这些是对观潮壮观画面的烘托。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

  但是,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海)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绚丽灿烂,天是远的,海是远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湛蓝的大海融进了湛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又一层烘托。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

  结句“一座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作者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孟浩然的诗(269篇) 孟浩然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代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望海潮·钱塘观潮作

明朝徐士俊

钱塘秋老,洪波骄起,海门若个排开。

雷怒雪喷,千寻万叠,惊看动地飞来。

三岛起银台。

渐日光惨澹,鲛叟声哀。

势折风帆,力摇山岳亦奇哉。

鲸宫顿现崔巍。

忽冯彝怒息,涛嶂收回。

绮縠依然,玻璃不改,寻常沙渚莓苔。

何必世途危。

只浙江此际,非是方才。

沽酒留君,菊花堪醉,且千杯。

钱塘江头望潮

明朝张天赋

钱塘江头烟雾开,钱塘江上潮正来。

潮声怒吼如山摧,潮头白喷如花飞。

玉龙跨海兴云雷,舟人相顾胆气衰。

停篙直待潮平回,中流击楫欸乃相追随。

丈夫义气烈当如此,谁敢乱把纲常颠倒如波颓。

望潮曲

元朝郯韶

夕风?白波,红树摇绿烟。
行人望潮水,心与沧溟连。
榑桑东来三万里,晓看浴日重渊底。
乃知碧海与天通,只隔银河一丝水。
美人住在东海头,身轻嫁与千户侯。
频年转粟直沽口,樯头夜夜望牵牛。

六言三首·南塘登极数袁

宋朝刘克庄

南塘登极数袁,平园册后尾联。
已矣诸老绝笔,勉哉吾子着鞭。

与颜濬冥会诗

唐代陈宫妃嫔

秋草荒台响夜蛩,白杨雕尽减悲风。
彩笺曾擘欺江总,绮阁尘清玉树空。
宝阁排云称望仙,五云高艳拥朝天。
清溪犹有当时月,应照琼花绽绮筵。
素魄初圆恨翠娥,繁华浓艳竟如何。
南朝唯有长江水,依旧门前作逝波。
箫管清吟怨丽华,秋江寒月绮窗斜。
惭非后主题笺客,得见临春阁上花。

夏日顾家园亭望潮

明朝王鸣雷

顾家好亭子,夏坐午风轻。

阶蚁无私食,园蜂有序行。

池深荷气浅,竹密磬声清。

人事多升灭,寒潮不世情。

与颜将军樊昌过杨庵

明朝明导

林间一聚首,莫谓非夙心。

胜偶难再逢,明日岂似今。

残红已落尽,子规无续音。

向夕来凉风,故吹分别襟。

江上望潮不至戏作竹枝

明朝项元淇

郎君南埧妾北湄,早潮望到晚潮时。

浙江潮信有时失,郎约何时可定期。

钱塘晚望·钱塘江上夜潮过

宋朝郑协

钱塘江上夜潮过。秋静寒烟白露多。
吴越青山明月里,舟人齐唱异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