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陆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②靡靡:柔弱不振。
③什九:十分之九。
④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作品赏析

【注释】:
原注: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

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创作背景]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梁启超简介

近现代·梁启超的简介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梁启超的诗(63篇) 梁启超的名句

猜你喜欢

读陆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

近现代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雨夜读陆放翁集

宋朝乐雷发

炉冷童吹火,山房夜黯然。
湿薪添茭爇,苦茗带芎煎。
灯暗潇江雨,诗吟笠泽烟。
老仙何处去,搔首跺尘编。

读陆放翁集·朝朝起作桐江钓

近现代梁启超

朝朝起作桐江钓,昔昔梦随辽海尘。
恨杀南朝道学盛,缚将奇士作诗人。

读陆放翁集·叹老嗟卑却未曾

近现代梁启超

叹老嗟卑却未曾,转因贫病气崚嶒。
英雄学道当如此,笑尔儒冠怨杜陵。

读陆放翁集·辜负胸中十万兵

近现代梁启超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读陆放翁诗

宋朝黎伯元

閒来朗诵剑南集,句律快心成感伤。才士无穷千载往,此翁自许一生狂。

北征向后谁知杜,南渡以前无愧唐。三百篇中关治忽,须将世教验词章。

读放翁集

清朝吴锡麒

铁马金戈梦不成,熏炉茗碗寄余情。苏黄以外无其匹,梁益之间老此生。

击贼未忘垂钓日,临终如唱渡河声。长吟直与精灵接,千亿梅花坐月明。

读放翁集

清朝包兰瑛

秋镫耿遥夜,下帘听疏雨。

一卷《放翁集》,古秀照眉宇。

平易似香山,忠爱匹老杜。

石湖帅两川,先生居幕府。

雪中草军书,下笔龙蛇舞。

宝鸡达长安,旦暮可立取。

奈何小朝廷,甘作湖山主。

坐令龟堂诗,苦语泣肺腑。

晚境封渭南,渭南渺何处。

九州几时同,寸心千载许。

馀情狎花草,亦与《离骚》伍。

大雅逝不作,遗编亘今古。

久读忘睡眠,远寺动残鼓。

读放翁集

宋朝王戬

南流四杰俱惊才,醉心尤在渭南伯。江翻海立富篇章,跃马弯弓老梁益。

一寸丹心常炯然,归来垂钓镜湖边。却怜老死空家祭,不见王师北定年。

次陆放翁韵

宋朝苏泂

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
予方自委下湿地,君乃独占高明居。
杨云傥许客载酒,杜陵安得钱买驴。
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