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美人伤别的哭泣声越来越远,渐渐听不见,我心中痛如刀绞,找不到抚慰的语言。昔日的武陵源如今凄凉一片,绿草上迷蒙着细雨绵绵,就这样整个儿地带走了我的春天!

注释

①玉人:美人。

②武陵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述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俨然世外,故后人又称桃花源为武陵源。指生活的理想世界,元衄中常代指男女风情之所。

作品赏析

这是男女情人之间的一场揪心断肠的痛别。小令起首两句便擒住了“惜别”的题目:“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泣别”的是女方,男子在痛苦中只是“无语”。这其实已是送别结束、两相分手后的情景,以下三句就是诗人在这种处境中的感想。然而,谁是离行人,谁是送行人,在小令中分辨不出来,而这对于理解后三句的含意是至为重要的。

好在作者还步韵作了另一首《清江引·惜别》,所以我们有必要转抄在这里一同讲评。曲文是: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掩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湘云”、“楚雨”概括了由湘(湖南)至楚(指湖北)的风物变换,印证了“归路杳”的感受;而迢迢的路途,一言以蔽之,“总是伤怀抱”,这一断然的结论便确示了全曲的基调。身在“归路”而不禁伤怀,答案就在于题面的“惜别”。以下“江声”、“树影”二句描绘了沿途的凄凉景色,妙在其间兼有寻觅求索的意味,寻求的目标显然即是昔日的前尘旧影。兰舟载愁,虽是从古人的诗词中脱化(如郑文宝《柳枝词》:“亭亭昼舸系春潭……载将离恨过江南。”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本曲中却强调了别离的既成事实,使人如见舟中人的绝望神情。谈的是切身的感受,这个舟中人显而易见便是作者,也就是说,泣别的“玉人”是留在岸上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获得了解读本曲后三句的依据。

“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是实景。贯云石于成宗大德年间曾出任湖南,时年二十岁上下,这首曲正是这位多情诗人的离湘之作。“武陵源”本在湖南,诗人在这里以之代指他同玉人分手的湘中土地。其时芳草芊绵,而恰又春雨霏霏。细雨中船儿开行,诗人望不清泣别的玉人,也望不清那芳草萋萋、他曾在这里同情人一起生活过的地方。也就是说,都被细雨“带将春去了”。

“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又是象征。“武陵源”代指男女获得理想爱情的境界,已如“注释”所述。而今却失去欢乐和幸福,只剩下“寂寞”,显然这是情人分离而造成的荒芜。“细雨连芳草”,正是这种“寂寞”情状的写照。在离别中芳草常有惹恨的意味,所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而细雨更增添了悱恻凄苦的况味。“都被他带将春去了”,这里的“他”,就是寂寞的“武陵源”;“春”,就是昔日美好的爱情和欢乐。

由此可见,本曲的妙味,正是善于运用双关,将实景与象征融汇为一,有机地安排在“惜别”的氛围之中。此外,全作从别后的角度来抒写“惜别”,便带有一种痛定思痛、别恨绵绵的沉痛意味,这也是不落俗套的。

贯云石简介

元朝·贯云石的简介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元朝畏兀儿人,精通汉文。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贯云石的诗(30篇) 贯云石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清江引·惜别其二

元朝贯云石

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清江引·惜别其一

元朝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清江引·其二

明朝孙承恩

篷窗雨来人未寝。早已知寒信。暂借酒留春,无奈霜堆鬓。

兰缸幽幽频落烬。

清江引

元朝郑廷玉

可又得金枝公主成配匹。

岂不是天缘美。

永为唇齿邦。

万古干戈息。

将着甚的般花红酬谢你个秦百里。

清江引

元朝贾仲名

老鸨儿那个不爱钱。

谁似你坐钱眼中间转。

只争他少共多。

再不问良和贱。

也还比他二十载绵花好过遣。

清江引

元朝杨朝英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
明日落红多去也!

清江引

宋朝黄庭坚

江鸥摇荡荻花秋,八十渔翁百不忧。
清晓采莲来荡桨,夕阳收网更横舟。
群儿学渔亦不恶,老妻白头从此乐。
全家醉著篷底眠,舟在寒沙夜潮落。

清江引

明朝吾邱瑞

当初指望登九五。

错把兵威播。

今朝力渐疲。

马倦难相顾只怕。

今日里这场功没结果。

清江引

明朝沈鲸

小生上:宣威定策膺殊赏。佐汉室中郎将。

勇敢过韩彭。谋略同牙亮。

深庆幸治功成。皇图壮。

清江引

明朝沈鲸

披星戴月多劳攘。

论涉跋真难量。

今日到荆湖。

恰似从天降。

忙整肃。

诣辕门。

恭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