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巴蜀檄

[两汉]:司马相如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告知巴郡、蜀郡太守:周边少数民族不顺从朝廷搞对立,却没有受到军事打击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时常侵犯边境,使官吏劳苦。当今皇上登位,体恤安慰天下百姓,团结稳定中原内地,然后发动并派出军队到北方征讨匈奴。匈奴王恐惧,拱手屈服,下跪求和。康居等西方属国,即使需要中介语言翻译才能沟通,也请求来朝廷庆贺,毕恭毕敬地跪拜进献贡礼。于是转移军队东征,致使闽越王被弟弟杀掉;又乘势向右攻下南越,南越王派太子来朝廷作人质。南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君长不断效力进贡,不敢懈怠,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人人仰慕倾心,竞相争先归顺,都想被使唤;只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很严重,不能亲自来朝拜。不顺从的已被讨伐,然而表现好的还没奖赏,所以派中郎将唐蒙去礼节性访问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在巴郡、蜀郡征招士兵各五百名,只是去搬运作为礼品的财物和保卫使者以防意外,并没有军事行动和投入战斗的忧患。现在听说他却启用了军事法则,使青年惊惧,老人忧虑;州县又擅自派人去转运粮食和缴纳物。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另一方面,应征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杀,这表明他们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

边境地方的人,一听说烽火燃起,就都拿上弓箭骑马奔赴,或扛着武器跑来,汗水不断线淌流,还唯恐落后。他们顶着刀口,冒着飞箭,义无反顾,还主动献计献策,计策也神速见效,人人心怀愤怒,如报个人仇恨。难道他们喜欢死讨厌生,不是中国籍的人,与巴蜀的人不同一个皇上吗?是他们考虑得深远,因而乐意尽老百姓的义务。因此有人立了功,得到封官职、授爵位的凭证,生前当公侯,住豪宅,死后留美名扬后世,传封地给儿孙。他们做事很忠实敬业,然后才能当官享受安乐,名声永远流传,功勋显著,永不磨灭。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涂原野,膏血润野草也不逃避。现在干点儿搬运礼品到南方的差事,就自杀或逃跑被杀,人死了又无好名声,被称为最蠢的人,还影响到父母也受羞耻,被天下人嘲笑。人的胸怀见识相差岂不是太远了吗?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那些人被处罚、杀头,不也是应该的吗?

当今皇上忧虑使者唐蒙和郡县官吏像上述那样,担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所以派亲信使者把征招士兵的事明确告诉百姓,顺便用自杀逃跑是对朝廷不忠的罪名来斥责他们,用没教育好的过失来责怪乡村小吏。现在正值农忙时期,不想轻易召集人众,给农民添麻烦,已经亲自会见附近县的人,还担心远处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晓。这檄文一到,赶紧下发各县,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希望不要疏忽。

注释

[1]此文载《史记》卷一一七,《汉书》卷五七下,《文选》卷四四,《艺文类聚》卷五八。喻,《汉书》作“谕”。

[2]辑安:和安,使……和安。

[3]北征匈奴:据《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125年(武帝元朔四年)春,以卫青为将军,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六七百里,围左贤王。右贤王大惊,脱身逃走。次年春,卫青再出定襄数百里。其夏,复与合骑侯公孙敖出陇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同时使博望侯张骞及李广出右北平击左贤王。此后又多次出击,匈奴远遁,“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

[4]单于:匈奴的君王。

[5]交臂:古人表示听命服从的手势。略如后人拱手。《战国策·魏策》:“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又《韩策》,“今大王西南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受事:臣服。

[6]康居:古西域国名。

[7]重译:经中介语辗转翻译。

[8]稽首:最恭敬隆重的跪拜礼,叩头至地,为九拜之首。来享:来献,来进贡。《诗经·商颂·殷武》:“莫不敢来享。”郑笺:“享,献也。”《汉书》颜师古注:“来入朝觐,豫享祀也。一曰:享,献也,献其国珍也。”

[9]右:往右,向右。汉军东伐闽越,后至南越番禺(pānyǘ),故言右。吊:抚谕,攻取。番禺:在今广州市。

[10]太子入朝:《史记·南越列传》:“天子使庄助往谕意,南越王(赵)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遣太子婴齐入宿卫。”

[11]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居今四川宜宾附近市县及滇东北一带。

[12]效:效力。贡职:履行进贡的义务。

[13]喁(yóng)喁然:众人向慕的样子。

[14]自致:亲自致意。

[15]中郎将:指唐蒙。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唐蒙上书言通夜郎事,许之,拜为中郎将,使往通夜郎。宾:以宾位礼侍,是委婉说平定。《汉书补注》王先谦曰:“上言为善者未赏,下言奉币,则此谓宾礼之也。”

[16]发:征招,招募。

[17]奉:通“捧”,搬运。币:珠玉、黄金、刀布(货币)。《管子·国畜》:“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帛:丝织品。

[18]不然:谓不测之事。

[19]发军兴制:《史记》“索隐”引张揖曰:“发军,谓发三军之众;兴制,谓起军法,诛渠帅也。”又,《史记会注考证》引徐鸿钧曰:“案,军兴是汉法名。《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郑氏注云:‘县官征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据此,军兴不当析读。”此备一说。

[20]当行者,正被征用的人。自贼杀:自杀,残害杀戮自己。

[21]烽:烽烟。燧:烽火。燔:燃。《史记》“索隐”云:“烽见敌则举,燧见敌则焚;烽主昼,燧主夜。”

[22]旋踵:转身,喻时间短。句谓计策很快见效。《新唐书》卷一〇三:孙伏伽上书曰:“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踵,大业以成。”

[23]编列之民:编入户籍之民。

[24]剖符:帝王分封诸侯,分剖符节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以为凭信。

[25]析珪:与上互文,以玉作信物。

[26]通侯:爵位名。原称彻侯,避武帝讳改。

[27]东第:甲第,豪宅。

[28]抵:至,当。

[29]相越:相去。

[30]行者:被征用的人。

[31]让:责。三老孝悌:汉时乡村小吏。《汉书·文帝纪》:“文帝十二年诣曰:‘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导民焉。’”

[32]田时:农忙季节。

[33]重:以……为重,重视,不轻易做。

[34]道:民族杂居的县。

写作背景

《谕巴蜀檄》是一篇政府文告。缘自使臣唐蒙出使西南夜郎僰中时,曾征发巴蜀吏卒扰民,引起当地百姓大惊恐,于是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责唐蒙,并代表朝廷谕告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帝之意,以安定之。

文章短捷,表现出赫赫煌煌的大汉声威: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颡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情怠,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向风慕义,欲为臣妾。有力地说明现在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虽行文不免虚夸,却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文势气魄,显出赋家手笔。

作品赏析

檄是用于声讨的一种文体。这篇文章是斥责巴蜀吏民的“罪”“过”的。文章为稳定人心,先用对外征讨的声威和虽被征招而无隐患来震动和安抚人心,为皇帝本意辩解,并分析唐蒙和地方官吏的责任;再树边民为榜样,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并在对比中寻过责怪巴蜀吏民;最后说明作意,要求及时传达。总之,维护皇帝,斥责官吏,开导百姓,扬威以慑之,示安以慰之,示范以规之,示利以导之,寻过以责之。纵横辨说,思维产密;策略周祥,全盘平衡;运用权术,有利有节,入情入理,语言晓畅,说服力强。

司马相如简介

两汉·司马相如的简介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司马相如的诗(11篇) 司马相如的名句

猜你喜欢

喻巴蜀檄

两汉司马相如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送人游巴蜀

明朝史鉴

雪消巴蜀水初生,此日逢君买棹行。钟邓有知烦一吊,降王犹到洛阳城。

句·唐蒙论巴蜀

宋朝韩缜

唐蒙论巴蜀,通道至卭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感旧·连年走巴蜀

宋朝苏泂

连年走巴蜀,性命实如丝。
去有身将影,归无父惜儿。
车驰遭虎豹,水宿伴蛟螭。
少待波澜阔,须吟忆昔诗。

送郭青宇参藩巴蜀

明朝傅德新

殊方几载叹离群,忽漫相逢又送君。

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蓟门分。

峨岷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

蜀相威名应不负,他时消息好相闻。

句·天开汉统王巴蜀

宋朝谌祜

天开汉统王巴蜀,云从秦繇起沛丰。

送周知监二首·唐家谕巴蜀

宋朝韩绛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陆使君祠二首·梁初奄巴蜀

宋朝李流谦

梁初奄巴蜀,仍有渡沪人。
汲直余蒸简,萧翁亦聚尘。
杰魂犹念沛,远梦不归秦。
幻化元超忽,何劳问大钧。

巴蜀杨方伯过里为其尊公寿

明朝孙继皋

花诰重宣捧陛听,高贤永夏及趋庭。

南山酒献官为岳,益部人占寿是星。

彩服舞看双鹤白,玄文传识一牛青。

巴江雪浪年年曲,似祝长生抱竹坰。

又寄潼川漕仲房·巴蜀劳肤使

宋朝孙应时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
一身知放国,万里岂忘家。
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
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