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曹植的诗 > 七步诗

七步诗

[魏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

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写作背景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曹操死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次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但有记载,曹丕提出此要求后,曹植的诗应声而完。

曹植简介

魏晋·曹植的简介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山东聊城市莘县,一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曹植的诗(124篇) 曹植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七步诗

魏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野步诗

南北朝庾信

值泉仍饮马。
逢花即举杯。
稍看城阙远。
转见风云来。

和贡甫瓜步诗

宋朝刘敞

江介多悲风,川广不可越。畏涂非吾土,游子怆明发。

群山起楚蜀,众水会溟渤。地险自适然,天衷岂端设。

凭陵三国际,偃蹇五胡末。非无英雄姿,于此智勇竭。

疑城尚虎踞,虏马馀饮窟。人谋虽工拙,神物有予夺。

请陈真人朔,颇事丹浦伐。风云埽氛埃,雷雨救焚暍。

禹功东渐海,汉使南诮越。太平自兹始,盛德信贻厥。

除日失步诗以自解

宋朝虞俦

双脚平生不踏空,谁教仰面看飞鸿。
娱亲正要同莱子,烂醉何曾过阿戎。
已分折腰营五斗,恐因折臂作三公。
妻孥不用间惆怅,得失从来塞上翁。

题七步廊

唐代韦庄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
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和诸父老秋夜徐步诗

明朝陶益

高秋云物喜相迎,歌板声随夜月明。

枌社近除劳扰俗,柳营遥仗奋扬兵。

篱边静菊撩幽兴,沙上眠鸥动野盟。

达曙宴游人尽乐,隔林村犬不曾惊。

偈颂十七首·七步周行犹仿佛

宋朝释智愚

七步周行犹仿佛。指天指地不分明。
是非既落傍人耳,洗到驴年也不清。

偈颂六十七首·周行七步犹成迹

宋朝释原妙

周行七步犹成迹,槨示双趺岂易收。
微雨洒花千点泪,淡烟笼竹一堆愁。

同杜与言瞿德徵登茅山与言病不能从而余与德徵直跻绝顶时夜将半殿檐星月可摘归至山腰惟见灯火煇煌笙箫合响真仙境也舍舆而步诗以纪之

明朝文肇祉

遥望三峰横紫烟,蓝舆屈曲似飞仙。

华阳洞口泉声合,贞白祠前草色连。

子夜朝元星可摘,半空闻乐月低悬。

寻真不觉归途远,一带松涛欲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