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国志 > 词语"国志"的意思
guózhì

国志


注音ㄍㄨㄛˊ ㄓˋ

繁体國志

国志

词语解释

国志[ guó zhì ]

⒈  指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

⒉  泛指国史。

引证解释

⒈  指 晋 陈寿 所撰的《三国志》。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
吕延济 注:“《志》谓《三国志》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宋文帝 以《国志》载事伤於简略,乃命中书郎 裴松之 兼採众书,补注其闕。由是世言《三国志》者,以 裴 注为本焉。”

⒉  泛指国史。按,此指 清 末 黄遵宪 所撰《日本国志》。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 黄遵宪 ﹞讲其沿革、政教、学俗、以成其国志。”

分字解释


造句

  • 《三国志》是一款受欢迎的游戏。
  • 从事《三国志》的整理研究,通假字是绕不过的路障。
  • 电影《次郎长三国志》DVD,尾田荣一郎绘制封套!
  • 嘉靖壬午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小说刻本。
  • 然后考论《三国志》裴注所引别传的作者,可确定者有九人。
  • 笔者选取《三国志》裴松之注入手研究此书,分四章论述之。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三国志》今译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对《册府元龟》与《三国志》两者异文中有关校勘的现象展开个案研究。
  • 他撰写的《九国志》是一本有关五代时南方九国的总体史书,学术价值极大。
  • 叙事层面、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主要差异。
  • 本文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国志》代词宾语的词序进行了考察。
  • 由此大致可将《三国志演义》中的儒道互补思想分为四个方面:(一)天人关系。
  • 《三国志》以其丰富的语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
  •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现存最早、最值得重视的一种明代《三国演义》版本。
  • 《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改)写(翻)译本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 本文考论了清周煌所撰《琉球国志略》的成书情况及其版本,简括了其内容,论述了《琉球国志略》的文献价值。
  • 在崇尚儒学的封建社会,作者对墨学的认同性只能隐藏在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的体现即是很好的例证。
  • 《华阳国志·汉中志》关于汉中以东蜀汉所谓“东三郡”地方“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 ,应当是关于可以大略确定地点的女娲传说的最早的记载。
  • 徐志国说:“我们还落后于国际伙伴很多,但我们会努力达到国际水平。”
  • 高志凯兴奋地说,这将是一个重大突破,将切实增强两国之间人员、商品、以及最终达成思想上的交流。
  • 张志国只涉及案件的一部分。
  • 1939年9月1日, 矿山筛分设备德国联折斯洛伐克入侵波兰。两天后,英法两国正式向抵吴志宣战。

※ "国志"的意思含义、国志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