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焦灼 > 词语"焦灼"的意思
jiāozhuó

焦灼



焦灼

词语解释

焦灼[ jiāo zhuó ]

⒈  非常着急;焦躁忧虑。

焦灼不安。

deeply worried;

⒉  烧焦。

burnt;

引证解释

⒈  烧毁;灼伤。

晋 葛洪 《神仙传·焦先》:“先 危坐庵下不动,火过庵烬, 先 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内侍 李舜举 家曾为暴雷所震……其漆器银釦者,银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恶少﹞执 大商 及妇,炮烙之……﹝弟﹞视兄嫂,两股焦灼。”

⒉  非常着急和忧虑。

《后汉书·蔡邕传》“﹝ 邕 ﹞奏其所著十意” 李贤 注引《蔡邕别传》:“忧怖焦灼,无心能復操笔成草。”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杨广文》:“买户变计不许,由是昼夜焦灼。”
茅盾 《子夜》十二:“﹝ 吴荪甫 ﹞带着他那种虽未失望然而焦灼的心情,他匆匆地跑进益中公司去了。”

⒊  酷热。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
唐 韦应物 《夏冰歌》:“咫尺炎凉变四时,出门焦灼君詎知?”

国语辞典

焦灼[ jiāo zhuó ]

⒈  被火烧灼。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〇·神奇》:「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聊斋志异·卷七·二商》:「视兄嫂,两股焦灼。」

⒉  非常焦虑、著急。

《三国志·卷六〇·吴书·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济川听得,十分焦灼。」

焦虑 焦急 焦躁

安详

英语(literary)​ deeply worried

法语très anxieux, bien tourmenté

分字解释


造句

  • 困惑焦灼的情绪使我心力交瘁。
  • 那紧握排档的焦灼、父亲面颊的潮红。
  • 你看起来很焦灼,有什么事?
  • 听说他生病了,我焦灼不安。
  • 珍妮回家焦灼等待,不晓得他去了哪里。
  • 法国将拥抱新的全球经济,而不是为全球经济焦灼。
  • 我焦灼地等待着。
  • 我可以用自信和信仰代替换你心中的忧虑和焦灼。
  • 那是为爱焦灼、奔跑的人儿倒下的躯体,瘦骨嶙峋。
  • 它们的眼珠滚动着,它们的金毛腿像干柴一般焦灼。
  • 这些变化将从你们目前所看到的焦灼和混乱的世界中诞生。
  • 关系重大的取舍权衡令人焦灼,至少对本报来说是如此。
  • 分析师现在谈论移动市场潜力就像当年谈论互联网一样焦灼。
  • 甜是爱。涩如思念。而汤之浓稠都是内心待解的焦灼心态。
  • 他甚至从来没有十分焦灼不安:我爸爸是一个冷静并且讲究精神的人。
  •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担你的负能量,也不是每个人都愿听你的焦灼不安。
  • 可今年,贝尼特斯的球队怎么也舒服不起来,各队的雄心和急切已然焦灼。
  • 时间,如空中炫目的流星闪过,带着企盼焦灼的目光,匆匆的,匆匆的。
  • 人们低声耳语,焦灼的面孔不时出现在门口,女人和孩子噙着泪水走到一边。
  • 今天,这种焦灼感被放大,导致我们以为生活本生也是一项消费者选择行为了。
  • 纽约通常因为担心自己丧失全球金融首都的地位而痛苦焦灼,数月以来,确系如此。
  • 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当其冲地体验着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带来的极度焦灼与矛盾。
  • 希拉里说:“我们正处于加强合作与合作瓦解之间的焦灼中,我们每天都要看到这一点。
  • 焦灼又和独自一人深夜陷在林中的恐怖心情绞成一团。 她已困惫不堪,但还没有走出那林子。
  • 栖身地临近绿树环抱的人们比那些被钢筋水泥包裹的人们染病几率要少,尤其是烦闷症和焦灼。
  • 她本来还可以再多待一会儿,不过她想起刚才她父亲那种怪模怪样的情况,就不由得焦灼起来。
  • 在一个烈日焦灼的沙漠星球,对多数顾客来说,只要能喝到一杯冰饮料,谁都不会在意他那张丑脸。

※ "焦灼"的意思含义、焦灼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