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避祸 > 词语"避祸"的意思
huò

避祸


注音ㄅ一ˋ ㄏㄨㄛˋ

繁体避禍


避祸

词语解释

避祸[ bì huò ]

⒈  犹避害。

引证解释

⒈  犹避害。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困》:“避祸迯殃,身全不伤。”
《宋书·王景文传》:“有心於避祸,不如无心於任运。”
金 元好问 《临汾李氏任运堂》诗之二:“履危恨无机,避祸欣有策。”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所图既不果,避祸畏事,不能昭雪明德,扬於殿陛,以揭其忠诚,皆不肖无状之罪。”

国语辞典

避祸[ bì huò ]

⒈  躲避灾害。

《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

逃难

分字解释


造句

  • 人们相信红色可以驱邪避祸。
  • 预见祸患,避祸一半。
  • 许多病房获知此凶讯后,连忙跑下楼或紧闭房门避祸。
  • 利百加知道她所爱的儿子雅各必须离家避祸,可是如何说服丈夫以撒呢?
  • 吼怒的炮弹,在一片火海中的城镇,避祸的人群,被毁坏的天然风景,以及无尽的愤恨和争端。
  •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登高可以避祸免灾。 后来,重阳节登高爬山,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体育和旅游活动。
  • 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 吉语玺不但是战国古玺等古文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它不但具有座右铭、警示牌的功能,还可以反映出古人修身养性、趋吉避祸等思想。

※ "避祸"的意思含义、避祸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