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刻书 > 词语"刻书"的意思
shū

刻书


注音ㄎㄜˋ ㄕㄨ

繁体刻書

刻书

词语解释

刻书[ kè shū ]

⒈  刻版印书。

引证解释

⒈  刻版印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国语辞典

刻书[ kè shū ]

⒈  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分字解释


造句

  • 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
  • 他一生贫寒,而购书、刻书、藏书热情不减。
  • 汴梁刻书; 贡献;
  • 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 首先对其家世、交游作了总体介绍,然后列举了他的著述和在辑佚、刻书、藏书方面的成就。
  •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论述的是建阳刻书对明代讲史小说文体兴盛所起的作用。
  • 那一刻,我知道,即便我只卖出这一本书,我四年的写作也有了回报。
  • 学者获得一部特别题刻的书。
  • 她指出:“那位日本妇女每次上课、每次拜访都带礼物给我,一本书、纸刻品、花或是糖果,真令我尴尬。”
  • 书,给人以知识。从晨曦到黄昏,从风雨彩虹到春夏秋冬,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 朱太太:刻一页书要花费的时间太长。
  • 在冬日的下午,让自己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下,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捧满天星,一个人,就这样任我慵懒地独自一人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他选书就像在选择自己的精神爱人一样,一旦选中,他会那么投入地细细阅读,慢慢地品味,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入他的灵魂。
  • 《响泉公书丹崖乐志吟》是一本集名人文章、名家书法、名师刻石及名胜古迹之无锡乡邦文献的精拓古帖。
  • 唐之前一直没有提及它,而他的团队成员在最后一刻突然提出来,使这个“大满贯”的建议书引起了怀疑。
  • 过了一刻钟,你看到一个在街头疾走的姑娘,风风火火闯进一家书店,拎起一本厚如砖头的书就走。
  • 这款官方授权的坠鍊由上等纯银制成,侧面刻著以赛亚书53:5。
  • 就南宋施德操所撰《北窗炙?录》(是书素少传本,清乾隆时刊刻)作者情况、版本源流友其史料价值进行梳理、考证与阐释。

※ "刻书"的意思含义、刻书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