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隶书 > 词语"隶书"的意思
shū

隶书


注音ㄌ一ˋ ㄕㄨ

繁体隸書
词性名词

隶书

词语解释

隶书[ lì shū ]

⒈  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隸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也叫佐书、史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 秦 代,普遍使用于 汉 魏。秦 人 程邈 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程邈 创隶书之说。

《魏书·术艺传·江式》:“隶书者,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以 邈 徒隶,即谓之隶书。”
巴金 《秋》二:“五弟, 金冬心 写的隶书单条哪儿去了?”

⒉  正书的古称。正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书沿称隶书的。为区别于 汉 魏 时代通用的隶书,又称正书为“今隶”。

⒊  指官司刑狱所用的文字。

章炳麟 《訄书·订文》:“北宋 之亡,而民日啙媮,其隶书无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犹无增也。”

国语辞典

隶书[ lì shū ]

⒈  书体名:(1)​ 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起笔逆入,呈蚕头之形;捺划收笔挑起,具燕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分字解释


造句

  • 例如,公元前200年的隶书系统中的“人”字与20世纪的简体系统中的“人”字相似。
  • 隶书真是书法史上瑰丽的一章。
  • 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
  • 另外,蔡邕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
  • 而随着篆隶书体的逐步繁荣,碑派书风亦走向成熟。
  •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 通俗隶书与典型隶书在十六国时期走上了同步式微的道路。
  • 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 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 在东汉(25 - 220),人们倾向于简化篆书,有许多中风和创造隶书。
  • 这是特别有用的时候,微软简隶书字体下载节省硬碟分割区到CD或DVD的。
  • 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 马王堆简帛的出土为追溯隶书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确实依据,同时填补了西汉书法的空白。
  • 周师长教师以其台甫成诗一首,并写成隶书相赠: 远山近树立苍松, 藤绕枝繁牡丹红。
  • 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
  • 他经常穿一件朴实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构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 尹湾汉墓简牍上的隶书有三种体态,皆波碟分明,结字规范,形态统一,笔势流畅,已是成熟意义上的字体。
  • 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
  • 从甲骨文到竹简隶书到怀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历史演变中形式发生了那么多变化,而其本质承载的含义相比之下几乎是不变的。

※ "隶书"的意思含义、隶书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