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判事 > 词语"判事"的意思
pànshì

判事


注音ㄆㄢˋ ㄕˋ

判事

词语解释

判事[ pàn shì ]

⒈  谓审理、裁决狱讼。唐代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名目,其六为判事之最。

引证解释

⒈  谓审理、裁决狱讼。 唐 代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名目,其六为判事之最。

《新唐书·百官志一》:“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县官判事案成后自觉有失请举牒追改刺史不许欲科罪景云令式有文》:“先迷后觉,判事虽不三思;苟有必知,牒举明无二过。”

国语辞典

判事[ pàn shì ]

⒈  聆听诉讼而判决是非。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分字解释


造句

  • 法新社20日报道,韩国明星Rain和经纪公司JYP娱乐因2007年夏威夷火奴鲁鲁演唱会被取消一事,被美国法院判赔800多万美元损失。
  • 一事不再理原则起源于古罗马法,在近现代大陆法系形成了以既判力为基础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而英美法系则形成了以禁止双重危险为基础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 没有的事。又不是你开的枪,也不是你判的他有罪。
  • 第四部分介绍了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
  • 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 "判事"的意思含义、判事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