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乞巧 > 词语"乞巧"的意思
qiǎo

乞巧


注音ㄑ一ˇ ㄑ一ㄠˇ

乞巧

词语解释

乞巧[ qǐ qiǎo ]

⒈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引证解释

⒈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国语辞典

乞巧[ qǐ qiǎo ]

⒈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也作「祈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分字解释


造句

  • 七夕之夜,未婚女子通常会向织女星乞巧,也会乞求姻缘。
  •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
  • 这种活动往往是许多女孩聚在一起进行的,俗称“乞巧会”,欢声笑语,格外愉悦。
  •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 七夕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乞巧。妇女们在这天夜里总要聚在一起,十分认真地祭拜牛郎星和织女星。
  •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敨。
  • 在古代,女孩们会在七夕节祈祷上天赐给他们灵巧的双手和幸福的婚姻,因此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 据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人,所以女孩子们在这天夜里会聚在—起,向织女乞求让自己心灵手巧,俗称“乞巧”。

※ "乞巧"的意思含义、乞巧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