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诗书 > 词语"诗书"的意思
shīshū

诗书


注音ㄕ ㄕㄨ

繁体詩書
词性名词

诗书

词语解释

诗书[ shī shū ]

⒈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the Book of Sang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

⒉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oks; literatures; works;

引证解释

⒈  《诗经》和《尚书》。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⒉  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入太学学习诗书。”

⒊  诗作和书法。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⒋  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国语辞典

诗书[ shī shū ]

⒈  《诗经》和《书经》,亦泛指一切经书。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不读诗书,是口浊也。」

如:「饱读诗书」。

分字解释


造句

  • 诗书画三绝者有之,地位不同,身份各异。
  • 且看他,斜倚沙发手当枕,一卷诗书一杯茶。
  • 诗书教化,自古而然。
  • 漫卷诗书香满路。
  • 张相公模样俊俏、满腹诗书,来提亲的人可多了。
  • 孔子却不可以在每一个春秋里继续着他的诗书礼易。
  • 一生清贫,诗书画及设计工作是我生命中的戏寄托。
  • 事实上,自古以来,将诗书画结合巧妙的人大有人在。
  • 诗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被中外某些机构和个人收藏。
  • 梁氏擅长书法、国画、诗词,篆刻作品常结合诗书画之精粹。
  • 艾黎奥描述他的拉恩是一个勤学的男孩,苦读诗书又勤练武艺。
  • 你饱读诗书,衣着华丽,却在街头长椅上打盹,你不想做个解释吗?
  • 大画家黄宾虹曾说:“中国画有三不朽”,其中就有“诗书画合一不朽也”。
  • “诗书一体”为其主要特点,属于典型的文人书法,受到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 人们说他漫长的一生,便一定会说他饱读诗书,但他的思想却比他的阅读丰富得多。
  • 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身份识别符码,诗书画三绝也就成为评定文人画的标准。
  • 你们应该是饱读诗书,你们接受了道德的教育,正面的榜样也一直在稳定地支持着你们的行动。
  •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质华”有情怀、有教养的女人,会洋溢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无法被取代的。
  • 诗书入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绘画的意境与审美内涵。
  • 身为艺术教育体制中“饱读诗书”的一个绝佳典型,“郑琦”的意义在于她能够从多年训练中获得反思的自觉。
  • 当然,跟诗人结婚是一回事,但生个喜欢埋首诗书多过打猎的儿子……这么说吧,那可不是爸爸所希望看到的,我想。
  • 本文从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诗书画印”、以及“空白”、“意境”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绘画的民族性特征。
  • “人们认为它有真的好笑因为我们将会和马隆和比利走进将会拾起一本赞美诗书或者菜单而且开始读它,和人们将会见到他,”丽贝卡说。

※ "诗书"的意思含义、诗书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