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施受 > 词语"施受"的意思
shīshòu

施受


注音ㄕ ㄕㄡˋ

施受

词语解释

施受[ shī shòu ]

⒈  语法学术语。谓施事与受事。

引证解释

⒈  语法学术语。谓施事与受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施受同辞例》:“《礼记·儒行篇》云:‘儒有不陨穫於贫贱,不充詘於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閔有司,故曰儒。’按……慁、累、閔三字,皆受事之词,与上文陨穫、充詘一律;若以为主事之词,则於文义不合矣。此亦施受同辞,而初学易生误解者。”
张涤华 《古籍里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殊语言现象》:“施是施事,也叫主事;受是受事。汉语的被动式,虽然在 先秦 就出现了,但因为没有形态,动词本身又显不出变化来,因此,主动、受动就没有区别。”

分字解释


造句

  • 因此这真正是起作用的施受平衡。
  • 本文探讨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
  • 原子间相互交替施受或互换价电子是金属键合的基本模式。
  • “处置式”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施受关系的一个特殊的句法概念。
  •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对他人行施受法前,自己要先行修炼的原因。
  • 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
  • 采用复阻抗方法测量了晶粒、晶界电阻值,初步分析了施受主的缺陷补偿机制。
  • 其次,举例分析了连动句中主语角色的复杂性,即可以为施事论元、受事论元或施受同体论元。
  • 主宾互易的原因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主宾语施受关系模糊,语义角色的特征不是十分典型;
  • 由于各掺杂物的优缺点不同,近几年研究发现,双施主掺杂和施受主共掺能够很好的改善材料的性能。
  • 简而言之,施受法所修行的施予与接受,就是要承担他人的痛苦,而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宁静给别人。
  • 在传统的德育模式里,德育更多地体现为德育实施者对德育对象实施的德育行为,表现为德育主客体之间的单向施受行为。
  • 汉语无标记OSV句序,与SOV的句序特点极为相似,靠语义这种隐性标记确定S与O的关系,它的V使S与O之间形成一种单向的施受关系。
  • 这真的是一个“施之以善,受之以善”的时刻。
  • 从这个视角来看,受者和施者都能够放松,并且不必操心要完成什么特定的目的。
  • 至于,你们这些受施者——你们不论施与受都是受施的人——不必因感激而有负担,以免使自己以及施予的人同样互有羁绊。
  • 耶和华神阿,求你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要记念向你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
  • 这种交换是两个身份平等的人共同来帮助受施人的一种交换。
  • 施比受更有福。
  •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恩给他所立的王,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
  • 耶和华神阿,求你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要记念向你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
  • 这是双层的赐福:赐福于施惠两次的人,而且赐福于受施的人。
  • 操作:施术者用两手全掌着力,沿受术者肋弓下缘作施转运摩,反复操作六至三十六次。
  • 计划的受施对象是谁?
  • 1902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爱德华·施泰肯和一些当今甚受敬重的美国摄影大师组织了一个团体,致力于让人们相信摄影是一种高尚的艺术表达方式。

※ "施受"的意思含义、施受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