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痰火 > 词语"痰火"的意思
tánhuǒ

痰火


注音ㄊㄢˊ ㄏㄨㄛˇ

痰火

词语解释

痰火[ tán huǒ ]

⒈  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中风》:“痰火内发病心官。”
注:“心病痰火,轻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 原有痰火症,住在小舟多日,情怀抑鬱,火症復发。思欲舍舟登陆,观看市井风景,少舒愁绪。”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想那客人是中年的人,有痰火病的。就这一推里,一交跌去,闷倒在地。”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杨执中 老年痰火疾,夜里要人作伴。”
茅盾 《子夜》一:“是痰火么?爸爸向来有这毛病么?”

国语辞典

痰火[ tán huǒ ]

⒈  一种症状。似哮喘,口干唇燥,胸痛烦热,而痰块很难咯出的病症。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

分字解释


造句

  • 《丹溪心法》认为血虚和痰火是怔忡致病的根本原因。
  • 蛇胆川贝液的主要成份是蛇胆汁、川贝母等清化痰火之品,主治痰火壅肺的咳嗽。
  • 对中风病主要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均有治疗作用。
  • 眩晕一证,虽由风、火、痰、虚所致,但临床上往往彼此互见。
  • 目前,本人的治疗方法为,清火降痰,镇惊为主,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
  • 引起眩晕主要西医病种为高血压病、内耳性眩晕症等16个。 证候分类存在兼风(火)、兼痰湿、兼虚、兼瘀现象。

※ "痰火"的意思含义、痰火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