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婉约 > 词语"婉约"的意思
wǎnyuē

婉约


注音ㄨㄢˇ ㄩㄝ

繁体婉約
词性形容词


婉约

词语解释

婉约[ wǎn yuē ]

⒈  委婉含蓄。

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restrained;

⒉  柔美。

一行一断,婉约流利。——《书法要录·梁庾元威论书》

graceful;

引证解释

⒈  和顺谦恭。

《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韦昭 注:“婉,顺也;约,卑也。”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脩来之言。”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操 在 潁川”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其妇諫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徽 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⒉  委婉含蓄。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属词婉约,缘情綺靡。”
《明史·文苑传三·高叔嗣》:“其为诗,清新婉约,虽为 梦阳 所知,不宗其説。”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而其词则豪情艷趣,婉约缠绵,不涉淫哇之习。”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二章:“纳兰性德 虽以婉约的小令为主,但偶有长调,亦见工力。”

⒊  指文辞的柔美简约。

晋 陆机 《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⒋  柔美。

汉 王粲 《神女赋》:“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綺媚,举动多宜。”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峩髻双鬟,无簪珥之饰,容色婉约,迴出於众。”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词:“纤腰婉约步金莲。”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至于 江 南一带,则具有明媚婉约、纤丽生动的特点。”

⒌  悠扬婉转。

晋 成公绥 《啸赋》:“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騖而激扬。”

国语辞典

婉约[ wǎn yuē ]

⒈  婉转含蓄。

《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因鲁史以修春秋,……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分字解释


造句

  • 一把中提琴独奏出孤寂婉约的升F调。
  • 第二章谈作品的风格基调(阴柔婉约)。
  • 外表设计选择走单一路线,简洁、精致而婉约。
  • “帘”意象在唐宋婉约词中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 小儿子歌声温柔婉约,她一下就知道是孜力巴亚。
  • 数千年前,女人都应该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派。
  • 不知不觉有悠扬的琴声袭耳,婉约动听,顿感心境逸然。
  • 其产品雍容华贵、金壁辉煌,大气婉约,深受消费者的喜欢。
  • 净的色调,素雅的飘窗,婉约的设计,让人不禁心生浪漫之感。
  • 李煜、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人称“词家二李”。
  • 纯洁的贝色给予唯美与婉约感,红与白的麟状游刃于高贵纯美。
  • 之意,紫色的神秘与高贵,准确显现女性婉约、华美的人格气质。
  • 在灯光的烘托下,白色障子纸的纹理图案婉约生动,别有一番自然雅致之美。
  • 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又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
  • 故事中的女子都是温婉约人、瓜子脸,男主人公都是玉树灵风,英俊潇洒。
  •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她对婉约词创作有自己的独特贡献。
  • 他的词作,或豪放,或婉约,或旷达,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一定的审美价值。
  • 芭芭拉女装的设计创意秉承了欧洲贵族的高贵气质,融入了东方女性的知性婉约。
  • 潘向黎是当代一位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唯美婉约,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
  • 这种独特的景观性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边是仿若清代江南文人性格的含蓄婉约;
  • 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别有一番风情。
  • 玉兰厅,装修风格婉约、尊贵,整厅无柱,面积460平米,最多可容纳宾客200人。
  • 风景:走近玉镜海、情人海,你才能知道这里的水有多么洁净无瑕、婉约动人、万种风情。
  • 前期的婉约词风是北宋末期的主流,而后来的豪放词风是词人流落到南方后主要的创作风格。
  • 辛弃疾吸取了婉约词的特长,丰富了豪放词的技巧,以优美的词体形式表现了豪迈奔放的感情。
  • 景观软装,近年来逐渐兴盛的设计界“新起之秀”,相比雄伟的建筑,它是风景中一个婉约的存在。

※ "婉约"的意思含义、婉约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