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宣示 > 词语"宣示"的意思
xuānshì

宣示


注音ㄒㄨㄢ ㄕˋ
词性动词

宣示

词语解释

宣示[ xuān shì ]

⒈  显示;展示。

⒉  宣布;公布。

⒊  宣扬。

⒋  晓谕;揭明。

引证解释

⒈  显示;展示。

《左传·昭公九年》:“自 文 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 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上瑞何曾乏?毛羣表色难。珍於四灵外,宣示百僚观。”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真庙 朝, 汝州 进茯苓一颗,重三十斤。宣示宰臣而下,遂谢表。”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那末,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可否把你们的这种什么‘蒙汗药’或‘定身法’给我们宣示一二呢?”

⒉  宣布;公布。

《后汉书·周兴传》:“臣等既愚闇,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詔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卯时至州,当时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讫。”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李赵公 吉甫 时为承旨,以圣人上顺天时,下尽物理,表请宣示天下,编之於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上乃以先后敕除 阿 逆密旨及 班 等狐疑之章奏,宣示中外,黜额駙亲王爵,赴军效力。”

⒊  宣扬。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益州 刺史 梁国 朱辅,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 汉 德,威怀远夷。”
《晋书·温峤传》:“必得清恪奉公,足以宣示惠化者,则所益实弘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灭六国后, 秦始皇 在帝位十二年,出巡郡县凡五次,目的在‘以示强威,服海内’,并宣示统一四海的功德。”

⒋  晓谕;揭明。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经书各有多般理,皆劝门徒行孝义;只怕因循不报恩,故於经上明宣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圣祖 移书宣示利害,絶其纠约。”

国语辞典

宣示[ xuān shì ]

⒈  宣布。

《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

⒉  展示。

《左传·昭公九年》:「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 贰,不亦宜乎?」

⒊  法院对于诉讼案件发表判决,称为「宣示」。

英语to vow, to pledge

德语bekannt geben, veröffentlichen (V)​, verkünden (V, Rechtsw)​

法语faire voeu de, s'engager à

分字解释


造句

  • “我是园丁头”他宣示道。
  • 是以此向我们宣示他们对地球人类的主宰权!
  • 宣示你的价值,述说你的美丽,公布你的赠与。
  • 去宣示我们的天命。
  • 这是我们想做的战略宣示——中国是我们的天然故乡。
  • 这也是我们为先驱们宣示的信念增加新的含义的途径。
  • 我本人愿意再次宣示,两岸对话与协商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 一支支力量冷漠而怠惰地宣示其受害者地位,表示要颠覆被颠覆的权力。
  • 但是牧歌与挽歌交织在原型的至深处,宣示了它的价值界限。
  • 这张拍摄于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上的照片目的是宣示她的重生。
  • 我本人愿意再次宣示,两岸对话与协商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 雄性吼猴利用牠们的大嗓门去争夺食物,求偶,或宣示领土。
  • 长臂猿通过叫声宣示领地和寻找配偶,但是斯蒂文斯觉得肯定不止这些。
  • 这项宣示造成黑奥兑换美元大跌百分之二,但过去经验显示这个暂缓措施将是短命的。
  • 中国现在也在做同样的事,向世界宣示,其海军正成为一支战斗力更强的力量。
  • 它不会宣示它的存在或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我们只会看到需要就医或入院治疗的患者激增。
  • 因此,这里没有逃离这回事。付你的帐,每天努力工作, 宣示效忠,并且服从。
  • 此举也可能意在阻挡投机资金流入,其方式就是宣示:押注人民币升值并非稳赚不赔。
  • 身份宣示有两种类型,要么是缺乏自主性的要么是自主性的,他们都有各自的心理功能。

※ "宣示"的意思含义、宣示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