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意言 > 词语"意言"的意思
yán

意言


注音一ˋ 一ㄢˊ

意言

词语解释

意言[ yì yán ]

⒈  意会之言。

⒉  宗旨。

引证解释

⒈  意会之言。

唐 张鷟 《游仙窟》:“君子不出游言,意言不胜再;娘子恩深,请 五嫂 等各製一篇。”
宋 王安石 《吾心》诗:“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⒉  宗旨。

清 嶷如居士 《<西游补>序》:“补《西游》,意言何寄?”

分字解释


造句

  • 言意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项重要论题。
  • 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意指功能的由“言”、“象”、“意”三层次构成的文学文本的产生。
  • 中国古代学者主张“言不尽意”,这种言意观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语言有限性的认识。
  •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
  •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一定语境中生成“文质相称”的“言意体”的能力。
  • 阐明中国哲学解释学的五个层级:道、意、象、构、言。
  • 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
  • 语言的陷阱:言、意和文之间的错位,语言与现实的脱节,语言统治着人类,语言荒谬化的诱惑。
  • 一言以蔽之,这种脑力的特殊运用,于我就是我已经说过的凝意,而于白日做梦者则是思辨。
  • 第一部分: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有言能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困惑,但这是在不同意义指向下的矛盾。
  • 言意之辨提供了由“言→象→意”这样一条路径,它显示了言与意和象与意之间孰近孰远的关系;
  • 下篇由五个小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对中国古代表现论“言、象、意”等级划分对语言的轻视,浪漫主义文论情感、想象的语言学前提进行辩析。
  •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 语言文学诸多领域。
  • 中国符号交集模式中的形名、物我、言意诸命题,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问题。

※ "意言"的意思含义、意言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