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八旗 > 词语"八旗"的意思

八旗


注音ㄅㄚ ㄑ一ˊ

八旗

词语解释

八旗[ bā qí ]

⒈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满族户口以军籍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白、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隶属亲军,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清 初将归附之蒙古、汉人,又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军籍为世袭。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

⒉  对 清 军和满族的称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劲旅抵 燕,围之匝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萧红 《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

国语辞典

八旗[ bā qí ]

⒈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

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余为右翼。」

英语Eight Banners, military organization of Manchu later Jin dynasty 後金|后金[Hou4 Jin1] from c. 1600, subsequently of the Qing dynasty

法语Huit Bannières

分字解释


造句

  • 这些资源是八旗户籍制度的产物。
  • 清代八旗蒙古人法式善是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
  • 第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满州的八旗制度。
  • 这种组织历久不衰,保存至今,与满族八旗制度有直接关系。
  • 尤其是满洲八旗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这就是新疆满营的由来。
  • 清代八旗制度是其立国之根本,集行政、生产与军事三项功能于一身。
  • 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 这一方面源于满族先人的民族传承,另一方面与八旗的军旅生活分不开。
  • 午餐的主菜有全聚德烤鸭、软煎鱼和八旗羊肉、煎牛扒,您喜欢用哪一种?
  • 自中晚清以来,八旗生计问题成为其制度衰弱的缺口且终清之世未能解决。
  • 满洲精英集团依靠八旗组织成功地维持了本民族的一致性和民族认同意识。
  • 清兵入关之后,驻防北京地区的八旗军及其家属形成庞大的“京旗”集团。
  • 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宗旨的骑射教育,是清代八旗索伦历史活动的重要内容。
  • 青州满城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地点之一,但是关于青州满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 驻防八旗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是无疑的,如本民族语言的消失、风俗的演变等。
  • 东北边疆重镇瑷珲是清代黑龙江八旗的第一个驻防点,也是黑龙江将军的第一个驻地。
  •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式善《存素堂文集》中的序跋文和盛昱《八旗文经》中的蒙古作家序跋文。
  • 这种组织形式即使不是在满族八旗制度影响下产生的,也是受了八旗制度相当大的影响和规范。
  • “立冬”表示秋粮已入库,这个季节就是辽宁本溪当地满族八旗和汉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节日。
  • 东海女真是满洲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学者对满洲八旗中东海女真佐领的研究多有遗误。
  • 迁至盛京及北京后,锡伯族人则被拆散而散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各佐领之中,而且散居多处驻防点的各村屯,这对其民族属性不无影响。
  • 盛京将军辖区的“城”已成为驻防区约定俗成的政区,拥有治所、幅员、边界、行政组织等,驻防制度逐渐演变为带有八旗制度特征的地方行政制度。

※ "八旗"的意思含义、八旗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