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篆书 > 词语"篆书"的意思
zhuànshū

篆书


注音ㄓㄨㄢˋ ㄕㄨ

繁体篆書

篆书

词语解释

篆书[ zhuàn shū ]

⒈  汉语字体之一。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称镏书;小篆为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

seal character;

引证解释

⒈  大篆小篆的统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集篆书《金刚经》备诸体,虽未必尽然,亦可见歷代书法之变。”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养心斋’三个大字的横匾。”

⒉  写篆字。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於时, 李监 阳冰 独能篆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天下太平四字》:“闻 阮云臺 师在相位时,每於岁除前,用 松江 花绢方牋篆书‘天下太平’,字如 秦 汉 瓦当体,分貽知好。”

⒊  即小篆。 王莽 时六体书之一。

《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
《晋书·卫恒传》:“王莽 时,使司空 甄丰 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书……三曰篆书, 秦 篆书也。”

国语辞典

篆书[ zhuàn shū ]

⒈  书体名:(1)​ 广义的篆书,是指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及小篆等;狭义的篆书则指大篆及小篆。相传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现今所称的篆书,则多指小篆而言。(2)​ 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

分字解释


造句

  •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的主要阶段。
  • 两汉时期的碑额多用篆书书写,习惯性的被称为篆额。
  • 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 书体中喜欢篆书的古朴典雅,尤其追求甲骨文的自然优美和豪迈奔放。
  • 在东汉(25 - 220),人们倾向于简化篆书,有许多中风和创造隶书。
  • 就在研究古代中国经典作品的同时,丁氏开始对古印玺,甚至是更远古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篆书产生兴趣。

※ "篆书"的意思含义、篆书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