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辞语 > 词语"辞语"的意思

辞语


注音ㄘˊ ㄩˇ

繁体辭語

辞语

词语解释

辞语[ cí yǔ ]

⒈  文辞;言辞。

⒉  指口供。

引证解释

⒈  文辞;言辞。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是以先王举德之颂而为辞语,以明其理;陈之天下,令人观焉。”
《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单于骄踞,自比 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帝待之如初。”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诚宜率先作歌诗以称道盛德,不可以辞语浅薄,不足以自效为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今其赋气质卑弱,辞语儇浅,去古人远甚,殆近世村夫子所为也。”
章炳麟 《文学总略》:“盖人有陪贰,物有匹耦,爱恶相攻,刚柔相易,人情不能无然,故辞语应以为儷。”

⒉  指口供。

《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坐 楚 事,辞语相连,国除。”
《后汉书·梁竦传》:“辞语连及 舞阴公主,坐徙 新城,使者护守。”

分字解释


造句

  • 没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或外表长相的干扰,数字文化的成员已学会了辞语的威力…,包括他们自己的和他人的辞语。
  • 比之“一般的贬损之辞”,种族污蔑之语鲜有出现在人们的脏话之列。
  • 本文认为,从语篇角度来看,演讲辞中词语、句子层面上的修辞现象以及存于篇章层次上的修辞现象都与劝说有关,这些修辞现象为实现上述三种诉诸共同起作用,根据演讲者不同的动机,而各有侧重。
  • 那个曾经夸夸其辞的演说家缄默不语。
  • 本文以英语语篇修辞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演讲辞中的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人品诉诸等手段的修辞作用。
  • 《国语》作为这样一部“语”类史料文献,记载了三十五段谏辞。

※ "辞语"的意思含义、辞语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