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风骨 > 词语"风骨"的意思
fēng

风骨


注音ㄈㄥ ㄍㄨˇ

繁体風骨
词性名词


风骨

词语解释

风骨[ fēng gǔ ]

⒈  顽强的风度、气质。

风骨奇伟。——《南史· 宋武帝纪》
风骨可鉴。

strength of character;

⒉  写字、作画或作文的风格有个性、有力量。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vigour of style;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品格,性格。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后唐 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胡先驌 《诗别萧叔絅燕京》:“萧郎 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⒉  指刚正的气概。

《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文襄 诸子,咸有风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文恭 少年浑涵端重, 文达 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⒊  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⒋  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汉 魏 风骨, 晋 宋 莫传。”

⒌  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格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品藻》:“许景先 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唐 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 魏 晋 之风骨,换 梁 陈 之俳优。”

⒍  指诗文书画的风格。

《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开元 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嶸。”

国语辞典

风骨[ fēng gǔ ]

⒈  坚强不屈的性格。

《晋书·卷一三〇·赫连勃勃载记》:「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⒉  风格与精神。

《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分字解释


造句

  •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 通过对教学风骨的研究和探讨,将加速教育美学的理论构建。
  • 鲁迅继承了中国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深受魏晋风骨的影响。
  • 毗邻象牙塔,勃朗酒店设计师也希望整个空间呈现出文人墨客应有的风骨。
  • “风骨”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范畴,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莫衷一是。
  • 由于他的烹饪方法融合了新的国际口味,餐厅的室内设计也在不丢失原有风骨的同时进行了升级。
  •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像风骨、 气韵之类的古典美学概念,也许能够更好地揭示这些作品的审美气质。
  •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 摘要: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 鑫城玫瑰时尚酒店设计是一次升级改造任务,经历了十年的光阴,老酒店风骨犹在,风韵无存,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焕发光彩。
  • 主张以寂寞真淳之心写忧愤清刚之情,在风格上寻找天然风韵与万古英雄之气的统一,似乎在摆脱以“风骨”为特色的格调论,返回到对诗文豪气的推崇。

※ "风骨"的意思含义、风骨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